养虎遗患(拼音yǎng hǔ yí huàn),是一个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
养虎遗患指养着老虎,留下祸患,常用于比喻纵容坏人,给自己留下后患。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遗患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养虎遗患”。
秦王朝在强大的农民起义的冲击下,终于在公元前206年被推倒了,接着项羽和刘邦就开始争夺胜利果实的楚汉相争。开头两年,刘项双方频频交兵,虽说各有胜负,总的趋势是项羽损兵失地多,内部也众叛亲离,正在由强变弱,日子很不好过。正在这个时候,统领着梁地(即战国时为魏国所有的那一片土地)的彭越归顺刘邦后,又不断袭扰项羽的军队,截断楚军运送粮食的通道;被刘邦封为齐王的韩信,也从山东出兵夹击楚军。项羽有些害怕了,自知难以打败刘邦,就与刘邦约定,以古时的一条运河鸿沟(今河南蒙阳县境内贾鲁河)为界线,从中间把天下一分为二:鸿沟以西的地方归刘邦,以东的地方归项羽。
谈判成功,双方订约,保证互不侵犯以后,项羽就领兵东归。刘邦也很满意地准备撤兵回到关中去。这时刘邦的谋臣张良、陈平就劝刘邦说:“楚兵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意思是说:如今你已经夺取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诸侯又都愿意归服你。而项羽呢?已经是兵疲粮尽,正是衰亡的时候。如果不抓住这个时机追击他,那就叫做“养了老虎自留后患”了。
刘邦采纳了张良、陈平的意见,把一纸空文扔在一边,当即发兵北上,追击项羽,结果项羽大败,自刎乌江。
成语告诉人们,无论做任何事,都要认清形势,慎重采取行动,不要一时兴起,自己给自己埋下悲剧的伏笔。“虎”作为肉食动物,吃人是其本性使然。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出于悲悯之心纵容敌人,疏于防范,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现实生活中,人们要“亲君子,远小人”,识破小人的丑恶嘴脸,并时刻对其保持警惕。
“养虎遗患”指养着老虎,留下祸患,常用于比喻纵容坏人,给自己留下后患。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姚雪垠《李自成》:“他非常恨陕西地方文武大员的糊涂无用,竟敢长期不明‘贼情’,养虎遗患。”
李霁野《鲁迅先生对文艺嫩苗的爱护与培育》:“鲁迅先生就写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篇名文,提出了打落水狗的名论,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警戒人们不要宽纵敌人,养虎遗患。”
养虎遗患—放虎归山
“养虎遗患”与“放虎归山”意义相近,都有留下敌人不管,致有祸患的意思。区别在于“养虎遗患”侧重于纵容敌人留下祸患,而“放虎归山”则是侧重于把敌人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