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冠花是笕科青葙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称青葙。全株无毛;茎直立,有分枝,绿色或红色,具显明条纹;叶互生,叶片呈矩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披针状条形,少数卵状;基部渐狭;无叶柄花多数、密生圆柱形的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芭片、小芭片和花被片干膜质,光亮,小花密集,初为淡红色,后呈白色;胞果卵形,盖裂;种子肾状圆形;野鸡冠花的花期6-9月份,果期6-10月份。
野鸡冠花产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1100米以下的田边、山坡丘陵等地;喜高温湿润气候,不挑土壤。野鸡冠花生长适宜温度为15-20℃;繁殖方式多为种子繁殖。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野鸡冠花:“目者肝之泻,唇口青者,足蕨阴经之证,古方除热亦多用之,青箱子之为蕨阴药,又可知矣,况用之治目,往往有验,尤可微”。野鸡冠花味苦、性微寒,归肝经。野鸡冠花的药理作用有清肝泻火,扩散瞳孔;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症;梗用于盗汗;根用于关节酸疼,大便下血。
野鸡冠花产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1100米以下的田边、山坡丘陵等地。
野鸡冠花是笕科青葙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称青葙。高0.3-1米,全株无毛;茎直立,有分枝,绿色或红色,具显明条纹。叶互生,叶片呈矩圆披针形、披针形或披针状条形,少数卵状矩圆形,长5-8厘米,宽1-3厘米,绿色常带红色,顶端急尖或渐尖,具小芒尖,基部渐狭;叶柄长2-15毫米,或无叶柄。无叶柄花多数、密生圆柱形的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多数,密生,在茎端或枝端成单一、无分枝的塔状或圆柱状穗状花序,长3-10厘米;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长3-4毫米,白色,光亮,顶端渐尖,延长成细芒,具1中脉,在背部隆起;花被片矩圆状披针形,长6-10毫米,芭片、小芭片和花被片干膜质,光亮,小花密集,初为淡红色,后呈白色,顶端渐尖,具1中脉,在背面凸起;花丝长5-6毫米,分离部分长约2.5-3毫米,花药紫色;子房有短柄,花柱紫色,长3-5毫米。胞果卵形,盖裂,长3-3.5毫米,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凸透镜状肾形,直径约1.5毫米。野鸡冠花的花期6-9月份,果期6-10月份。
青葙子种子呈扁圆形,少数呈圆肾形,直径1~1.8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中间微隆起,侧边微凹处有种脐。表面于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网状纹理,种子易粘手,种皮薄而脆。气无,味淡。以粒饱满、色黑、光亮者为佳。
野鸡冠花喜高温湿润气候,不挑土壤。野鸡冠花生长适宜温度为15-20℃。
繁殖方式多为种子繁殖。
青葙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忌积水,低洼地不宜种植。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应选穗长、分枝多、产量高的植株采种子作种用。青葙与鸡冠花易杂交,显著影响产量,故留种应注意与鸡冠花隔离种植,以保证纯种。种子繁殖过程中用新高脂膜处理种子,驱避地下虫害,提高种子发芽率。
田间管理:出苗后,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苗高4~7cm时,松土除草;第2次在苗高17cm左右时,浅薅除草,并进行匀苗、补苗,每穴苗3~4株;第3次在初现花时进行,结合培土,防止倒伏。在每次中耕除草后,结合追肥,施人粪尿、硫酸铵、过磷酸钙。
采收和储藏:7~9月种子成熟,割取地上部分或摘取果穗晒干,搓出种子,过筛或簸净果壳等杂质即可。
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葙成熟种子,7至9月种子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或摘取果穗晒干,搓出种子滤过或簸净果壳等杂质即可。种子可入药,消肝火、明日、杀虫;全草清热、利湿;嫩茎叶作蔬菜、饲料。种子含油率15%左右,油可供食用,但有气味。
含脂肪油和丰富的硝酸钾,尚含烟酸(Nicoti-nicacid)。种子含脂肪油约15%,淀粉30.8%,烟酸(nicotinicacid)及丰富的硝酸钾。并分得β-谷甾醇、棕榈酸胆甾烯酯、3,4-二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3,4-二羟基苯甲酸、正丁基-β-D-果糖甙和蔗糖。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野鸡冠花:“目者肝之泻,唇口青者,足蕨阴经之证,古方除热亦多用之,青箱子之为蕨阴药,又可知矣,况用之治目,往往有验,尤可微”。野鸡冠花味苦、性微寒,归肝经。野鸡冠花的药理作用有清肝泻火,扩散瞳孔;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症;梗用于盗汗;根用于关节酸疼,大便下血。
青箱的种子叫做青箱子,煎服有清肝明目及强壮的功用。茎叶治邪气、及皮肤瘙痒症。茎叶治邪气、及皮肤瘙痒症。青葙性味:种子:苦、凉。
效用:种子:清肝,明目,退翳。
治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袪风湿,障翳,庎癣;花序:清肝凉血,明目退翳。治吐血,头风,目赤,血淋,月经不调,带下;茎叶及根:燥湿清热,止血,杀虫。治风热身痒,疮疥,痔疮,外伤出血,目赤肿痛,角膜炎,角膜云翳,眩晕,皮肤风热瘙痒。
目赤肿痛,翳膜障眼,症属风热者,与可菊花、蔓荆子、木贼等配伍,以疏风清热明目。
属肝火上炎者,可与决明子、栀子、夏枯草等同用,以清肝泻火退翳。
若伤寒热毒攻眼,赤痛兼白翳者,宜与黄连、黄岑、大黄等相合。
凡治目生翳膜者,均可与谷精草、密蒙花等并用,以增强明目退翳之功。
若肝虚眼目昏涩,泪出翳生者,则应与干地黄、菟丝子、五味子等配用,以补益肝肾。
干燥种子扁圆形,中心较边缘稍厚,直径1~1.5毫米,厚约0.5毫米。表面平滑,黑色,有光泽,侧面有一微凹的脐点,种皮薄而脆,易破碎,内面白色,微臭。商品中常有残留的黄白色果壳包被于种子上端,果壳如帽状,顶端有一细丝状的花柱,长约4~5毫米。以色黑光亮、饱满者佳。中国各地均有生产。苋科植物鸡冠花CelosiacristataL.的种子(鸡冠子)不少地区习惯作青葙子使用,长约0.2~0.3厘米,约比青葙短1/3左右;如以扩大镜观察,鸡冠子表面有细小的凹点,而青葙子则不甚显著。参见“鸡冠子”条。本品以颗粒饱满、色黑、光亮者为佳。
【青葙子的功效介绍】:
青葙子(《本经》)
【异名】草决明(《本经》),牛尾花子(《中药材手册》),狗尾巴子(《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种子。
植物形态详青葙条。
【采集】8~10月间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或花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干燥种子扁圆形,中心较边缘稍厚,直径1~1.5毫米,厚约0.5毫米。表面平滑,黑色,有光泽,侧面有一微凹的脐点。种皮薄而脆,易破碎,内面白色,微臭。商品中常有残留的黄白色果壳包被于种子上端,果壳如帽状,顶端有一细丝状的花柱,长约4~5毫米。以色黑光亮、饱满者佳。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青葙苋科植物鸡冠花的种子(鸡冠子)不少地区习惯作青葙子使用,并已有较长的历史。二者外形相似,区别点在于:鸡冠果壳上残留的花柱,长约0.2~0.3厘米,约比青葙短1/3左右;如以扩大镜观察,鸡冠子表面有细小的凹点,而青葙子则不甚显著。
【性味】苦,凉。
《药性论》:味苦,平,无毒。
《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品汇精要》:味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滇南本草》:入肝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功用主治-青葙子的功效】祛风热,清肝火。
治目赤肿痛,障翳,高血压,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疥癞。
《本经》:疗唇口青。
《药性论》: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
主恶疮疥瘙,治下部虫露疮。
《日华子本草》:治五脏邪气,益脑髓,明耳目,镇肝,坚筋骨,去风寒湿痹。
《滇南本草》:明目。
治泪涩难开,白翳遮睛。
《本草原始》:除心经火邪。
《会约医镜》:去风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宜忌】《本草备要》:瞳子散大者忌服。
【选方】治风热泪眼:青葙子五钱,鸡肝炖服。(《泉州本草》)治夜盲,目翳:青葙子五钱,乌枣一两。
开水冲炖,饭前服。
(《闽东本草》)治鼻衄出血不止:青葙子汁灌鼻中。
(《广利方》)治头风痛:青葙子五钱至一两。
煎水服。
(《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高血压病取青葙子1两,水煎2次,滤液混合,每日3次分服,临床试治5例,血压均在160~230/100~135毫米汞柱之间,经用药1周后,血压降至125~145/78~90毫米汞柱。
【名家论述】《纲目》:青葙子治眼,与决明子、苋实同功,《本经》虽不言治眼,而云一名草决明,主唇口青,则其明目之功可知矣。
目者肝之窍,唇口青者,足厥阴经之证;古方除热亦多用之,青葙子之为厥阴药,又可知矣,况用之治目,往往有验,尤可徵。
青葙汤(《中药临床应用》)治慢性葡萄膜炎:青葙子15g,元明粉(冲)4.5g,酸枣仁12g,密蒙花、决明子各9g,茯苓12g,白扁豆15g。水煎服。方中青葙子明目退翳,为君药。
青葙子丸(《证治准绳*类方》)治肝心毒热,青葙丁翳入黑睛,兼治内外一切眼病:青葙子、蓝实、枳实(炒)、炒大黄、菊花、炙甘草各60g,草决明、黄连、茺蔚子、细辛、麻黄、车前子各45g,鲤鱼胆、鸡胆(阴干)各1枚。羚羊角90g。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食后茶水送下,每日3次。方中青葙子清肝热,明目退翳,为君药。
八子丸(《医部全录*目门》)治风毒气眼,翳膜遮睛,不计久新,及内外障眼:青葙子、车前子、五味子、枸杞子、地肤子、茺蔚子、决明子、葶苈子(炒)、麦冬(去心)、细辛(去苗)、官桂(去粗皮)、生地黄,赤茯苓、泽泻(去土)、防风(去叉)、黄芩(去黑心)各30g,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加至30丸。茶清送下,温米饮亦得,日3次。方中青葙子明目退翳,为君药。
FTIR直接鉴定青葙子
摘要:目的:直接准确地鉴别青葙子及其伪品。
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直接测定青葙子及其伪品的红外光谱。
结果:青葙子与其伪品鸡冠花子、反枝苋子、苋菜子及大序绿穗苋子的红外光谱吸收差别较大。结论:可以采用FTIR法直接、快速、准确地对青葙子与其伪品鸡冠花子、反枝苋子、苋菜子及大序绿穗苋子进行区别鉴定。
关键词:青葙子;伪品;鉴别;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青葙子,又名草决明(《神农本草经》)、狗尾巴子及牛尾花子,为常用中药。其来源为苋菜植物青葙CelosiaargenteaL.的干燥成熟种子。其功效为清肝、明目、退翳。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皮肤瘙痒等。笔者收集了多份市售青葙子及鸡冠花子、反枝苋子、苋菜子、大序绿穗苋子等伪品进行鉴别研究。
由于种子类中药含有较高的脂肪油,采用传统的方法如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以及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均得不到理想的效果。而红外光谱以其具有的“指纹”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常规的红外光谱法需对药材进行分离提取,而且所得红外光谱若未经过Kubelka.Munk函数转换,红外吸收强度和药材中某一有效成分并非完全成正比。本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借助OMNI采样器直接、快速、准确地测定青葙子及其伪品的红外光谱,经过Kubelka-Munk函数转换后,使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吸光度与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成正比,从红外光谱吸收的外貌及吸收峰的强弱判断出种子类中药材青葙子的真伪。
材料与仪器
材料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argen.teaL.的干燥成熟种子,鸡冠花子为苋科植物鸡冠花CelosiacristataL.的干燥成熟种子,反枝苋子为苋科植物反枝苋AmoranthuzretroflexusL.的干燥成熟种子,苋菜子为苋科植物苋AmaranthuztricolorL.的干燥成熟种子,大序绿穗苋子为苋科植物大序绿穗苋AmaranthuspatulusBerto1.的干燥成熟种子。所有样品均由浙江省金华市药品检验所提供,并经该所中药科李冰岚副主任中药师和浙江师范大学植物教研室刘鹏教授鉴定。
仪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NEXUS67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TGS检测器,OMNIE.S.P.5.1智能操作软件,OMNI采样器,光谱范围4OOO~650/cm,分辨率0.125/cm,扫描累加次数128次。
方法
分别用单面刀切取样品种仁及外表皮部置于红外光谱仪的采样器中的锗晶片上,直接测定样品的红外光谱。最后经过Kubelka.Munk函数转换(横坐标为波数,纵坐标为吸光度)。
结果与分析
5种种仁红外光谱的比较青葙子、鸡冠花子、反枝苋子、苋菜子及大序绿穗苋子种仁的红外光谱中可以看出,青葙子在1648.96/cm只有一个中等强度的吸收峰,而其它4种植物种子均有多个吸收;青葙子在928.41,843.42和758.43/cm有中等强度的吸收,而其它4种种子在此区域均为弱吸收。青葙子和鸡冠花子在1371.82/cm有一较宽的吸收峰,其它3种种子均为双峰;鸡冠花子在1279.45/cm有明显的吸收峰,而其它4种在此处均无吸收。青葙子在3348.15和1017.09/cm两处吸收最强。
5种植物种子外表皮红外光谱的比较青葙子、鸡冠花子、反枝苋子、苋菜子及大序绿穗苋子种皮的红外光谱中可以看出:青葙子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是在1279.45/cm处,其它4种种子在此处几乎没有吸收;在l105.77,1072.52,1050.35,1024.48/cm处,青葙子出现了强度大致相当的四重峰,而其它4种种子在此区域均表现为较弱的吸收,且只有一个吸收峰(反枝苋子、苋菜子和大序绿穗苋子)或二个吸收峰(鸡冠花子);青葙子在1456.81~1360.74/cm处出现了宽峰,而其它4种种子均出现较弱的窄峰。另外,青葙子与其它4种种子所不同的还有在1626.79和l153.81/cm处的吸收。从各样品的种仁及皮层的红外光谱吸收中可以看出青葙子与其它4种伪品的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差别较大,说明它们之间的主要化学成分不同。
重复性试验利用单面刀分别切取青葙子的同一批次的6个样品的种仁及种皮,置于锗晶片上测定红外光谱,结果发现重复性好。对不同的伪品鸡冠花子、反枝苋子、苋菜子、大序绿穗苋子也进行了重复性试验,结果较好。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青葙子与其伪品鸡冠花子、反枝苋子、苋菜子及大序绿穗苋子尽管均为种子类中药材,外观较为相似,但其红外光谱差别较大,可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种子的种仁及皮部进行直接区别鉴定。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借助于OMNI采样器直接测定药材的红外光谱,可以排除萃取法和红外制样时的不确定因素。由于OMNI采样器是“点对点”直接采样测定,而且所得到的红外光谱通过Kubelka—Munk函数转换后,使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吸收度与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成正比,从而增大测定的准确性。
对于不同的种子类中药材,只要所含组分一定,其红外光谱的吸收面貌也一定,由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所以测定的重复性比其他仪器好,因此红外光谱直接测定法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本法直接、快速、准确。
对于种子类中药材,采用FTIR直接测定法可以快速地进行真伪鉴定,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