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在山东冠县清泉河畔明镜般的水中倒映着条条垂柳,阳光洒落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游船在水面上荡来荡去。通过治理,现在河水变清了,河岸还种上了花草树木,周围的空气也清新了。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该县财政收入相对薄弱,城市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滞后的城市建设越来越不适应发展。为改变这一面貌,该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在财政收入薄弱的情况下,实施了系列民生城建工程,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在实施的系列民生城建工程中,清泉河综合改造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一个亮点。
背景
由于上游承接水质较差,再加上城区排污,致使河水污浊发臭,蝇蚊乱飞,河道南侧垃圾遍地,严重影响着附近居民的身心健康。因此,2009年冠县顺应民意,在财政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资金对清泉河进行综合改造。清泉河综合改造工程西起该县西环路、东至东环路,全长4671米,改造总面积为1.39平方公里。规划城区环状水系总长度将扩大到16.3公里,水域面积扩大到6.5平方公里。概算投资10亿元,计划利用三至五年时间,把清泉河沿岸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增强城市自豪感、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带动房地产、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隆起带和增长极。
在治理过程中,该县采取以河道治理优化生活环境,以环境改造带动两侧开发的思路,首先取缔了两岸一批污染严重的土小企业,对部分企业实施了技术改造使之达标排放。投资2730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二期,由日处理能力2万吨提升到4万吨;投资3860万元,并完善了城区配套污水管网,实现了雨污分流,企业生产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全部通过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解决了明沟排污问题。2010年,借助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该项目列为向上争取建设资金的重点项目,纳入到省市统筹建设的大盘子,争取到省调剂资金8000万元。同时,县财政大力向该项目倾斜,投资1.5亿元实施了清泉河改造一期工程,将清泉河城区段所具有的水生态、水景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文化旅游、园林绿化等各种功能有机结合,使之形成滨河景观走廊、水库与公园、文化长廊、市民广场、生态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北岸长堤等10大功能区的布局系统。通过中水润城、引水进城,形成水、绿、景相融的水系格局,搭起冠县景观生态水系框架。
为把该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靓点工程,在清泉河南岸治理中,该县对南岸实施了拆迁,按照和谐拆迁、阳光拆迁的要求,严格规范程序操作,及时调整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做到最大程度的让利于民。南岸二期改造工程拆迁改造面积1500余亩,其中水面和绿化景观带占地近1100亩。为最大限度照顾回迁户利益,在拆迁位置较好区域建设回迁安置房,安置房建设面积9万余平方米,用于889户的回迁安置房。南岸景观带绿化主要以种植乔木为主,花灌木、水生植物为辅,各类苗木62种,绿化面积达36.5万平方米,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植被丰富、种类繁多的城市植物园。所拆迁出的土地大部分用于公益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老百姓的高度赞誉。围绕完善清泉河景观带的功能,该县新修兴华路、工业路两条道路,新建跨兴华路、清泉路两座景观桥梁,配套建设公厕、管理性用房、休闲桌椅等便民服务设施和高标准的绿化亮化工程建设。
现状
为满足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他们还建设了18处小型下沉式便民广场,中间由1.5-2米宽的园路相连接。目前,河道清淤、引清入城、建闸蓄水、两岸截污、北岸景观带建设和南岸100万平方米的房屋拆迁以及广场铺装、园路建设等土建工程基本完工。清泉河两岸已形成一条面积达66.3万平方米的绿色景观长廊,河湖相连的城区环状水上公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