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是山东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及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共同出品的战争题材电视剧,由管虎执导,迟蓬、孟霞、马少骅及王艺禅共同主演。
该剧该剧以主人公于宝珍一家人的经历为主线,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参军参战、拥军支前,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
该剧2009年11月27日于中央八套首播。
迟蓬 饰 于宝珍
马少骅 饰 李忠厚
沙景昌 饰 李忠奉
孟霞 饰 心甜
王艺禅 饰 心爱
郑奇 饰 李继长
赵锦焘 饰 李继成
王晶 饰 罗宁
孙志敏 饰 忠厚母
冯海煜 饰 李月
演员迟蓬
于宝珍,千万沂蒙妇女的代表,在抗日的时期,将家里的人一个个送上战场,在家里把持着家务,还成为了妇救会主任,扛起了抗日的大旗,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她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她身上有女性的光辉,于宝珍是一位对敌人怀有刻骨仇恨,对亲人怀有真情挚爱,对革命无私奉献的母亲。
演员马少骅
李忠厚在老婆于宝珍这个性格直爽的巾帼女英雄面前是个老落后,但他身体里的那种中国男子的沉稳以及家庭观念的保守也同样造就了他另一种坚强的性格。本想安心过太平日子的他却最终被战争打破了宁静。为了国家民族大义拿起武器加入了战争,在运送最后一批伤员路上,被炮弹炸死时,嘴中还念叨这太平日子,是个有责任的大男人。
演员冯海煜
是一个性格非常倔强的女人,在抗战前期,其还没有参加抗敌。但随着自己思想觉悟的提高,慢慢开始转变为了一名干部。也积极的加入到了抗敌的大军中。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革命的思想传递到每一个老百姓心中。
演员郑奇
李家长子,作为家中的长子,他没有为家中的事物操心,反倒是整天讲村中的进步青年聚集在家中,给大家讲什么是革命,共产党是怎样的组织,后来更是为了此事和父亲大吵一架。李继长将自己的革命战线由后方转移到了前线,身先士卒的投入到革命当中。
演员孟霞
继成媳妇,心甜在婆婆于宝珍的带领下入党,。因为忙于妇救会工作过度劳累而流产,后来为了抚养八路军的孩子狠心给自己的孩子断了奶。一件件感人的事迹充分展现了沂蒙红嫂支持前线的革命精神。
演员赵锦焘
李家二儿子,英勇果敢,有胆有谋,他组织向往革命的进步青年,传颂革命思想;身先士卒,抗战在前,数次路过家门不入,最终病重还乡。
演员沙景昌
李氏族长,是个处于双重夹缝中的人物,一面是自己当国民党的儿子仇视共产党,一面是乡里乡亲积极抗日的战斗精神,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李忠奉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与抗日的人民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演员来喜
村里的“二流子”,不干活,混吃混喝,却在鬼子屠刀下不屈不挠,在鬼子刺刀下宁可一头撞死也不开口招出埋粮处。
1938年的秋天,在沂蒙山深处一个叫马牧池的小山村里,于大娘和丈夫李忠厚带着一家人正操办着二儿子继成的婚礼。看着幸福的小两口,于大娘的大儿媳“他大嫂”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年新婚之夜丈夫李继长逃婚而去。村里的二流子二孬跑来告诉大家来兵了,村里人惊慌失措的跑到了山沟里藏了起来。等兵都走了以后,大伙回到村里,发现村子竟然不仅没被洗劫,街道还被打扫干净,有的家里还留了现大洋作补偿,原来是八路军为了抗日挺进沂蒙山。鬼子真的来了,村里人都藏到了后山里。于大娘的三女儿三妮被日本鬼子强暴后残忍地杀害,村里李继财的媳妇也被鬼子祸害而跳崖自杀。愤怒的村民打死了一个掉队的鬼子。村长李大头带着大家商量着怎么抗击鬼子的报复,地主李忠奉家的大儿子从国民党部队回来探亲,李大头恳请他帮着找国军,吃了闭门羹。李大头们一面做好誓死抵抗的准备,一面派李继成和继善分头去找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搬救兵。
为了防止亡村灭种,村子里的年轻人都被赶上了山,其他人用土枪土炮武装起来,纷纷跑到村边的土围子自己的岗位上。鬼子和伪军几百人开始进攻了,村民们在村长李大头的率领下奋勇抗击着装备精良武装到牙齿的鬼子们,死伤惨重,出去搬救兵的李继财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而李继成不仅找到了八路军,还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大哥李继长。围子破了,村民拼命抵抗鬼子的屠杀,鬼子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八路军派出一个排的兵力,调虎离山,鬼子丢下一百多具尸体仓皇撤退了。村民们埋葬了亲人,也把鬼子的尸体火化了。李忠奉把鬼子的骨灰送到了鬼子占据的县城,李忠奉的大哥李忠歧谎称是八路军主力重创的日军,鬼子才没有报复村子。八路军回去后,于大娘的大儿子李继长和妻子罗宁一起被派回村里开展群众工作,面对只见过一面就逃走的丈夫和丈夫新娶的妻子,大嫂心里有种说不的苦。罗宁被他大嫂的宽厚感动,成了好姐妹。李继长鼓励大家参加革命,继承继善都入了党,于大娘很受震动,陈同给一直没名字的于大娘取名于宝珍。陈同说服李忠奉当了村长敷衍鬼子,继善和继成组织民兵,于宝珍拉着自己的儿媳和女儿一起动员、组织村里的妇女成立了妇救会。李继周回村搜捕李继长,李忠奉赶来阻止。经过考察,在陈同的介绍下,于宝珍终于入了党。鬼子来抢粮食,继承等人配合八路军抢回了粮食,继成媳妇也想入党,发现介绍人竟是自己的丈夫。于宝珍认他大嫂做了女儿并取名心爱,给二媳妇取名心甜。继成带领民兵配合继长指挥的八路军端掉了鬼子炮楼,李忠厚抗着门板跟着于宝珍组织的妇救会一起救助伤员。战斗胜利了,继成被派去学习,罗荣桓住到了于宝珍家里养伤,于宝珍悉心照料。八路军纪律严明,深受百姓爱戴。
1941年,继长组织村民开参议会,选举于宝珍和李忠奉到青驼寺开山东省战时工委会选举大会。因为忙于妇救会工作,心甜流产。媒婆给二妮说婆家,是邻村的木匠栓柱家,二妮不从,被关了起来。正在这时候,抗大分校的学员们来了,其中有不少女兵。这些女兵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村里女人们的生活。二妮遇到了夏阳,夏阳对爱情和自由的执著追求更加坚定了二妮反抗包办婚姻的决心。二妮自己改名为李阳,参加了识字班,在夏阳的支持下去区里学习,在那里李阳不仅接受了新的思想,还遇到了改变命运的人孟奎。孟奎来识字班上课,于宝珍偷偷地让孟奎教他认字。夏阳和陈同的婚礼上,于宝珍把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写的两个字“夏阳”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他们。李阳对孟奎的感情越深越不肯出嫁,婆家来送彩礼了,还有很多日本糖果,于宝珍才知道栓柱在给日本人干活,于宝珍很坚决地退了婚。大妮在婆婆家天天挨打,在妹妹李阳的鼓励下参加了识字班并改名为李月。在识字班里,生活得一直很痛苦的大妮脸上露出了笑容,但丈夫孙旺在婆婆的挑唆下还是打不离手,虽然心疼女儿,但爱面子思想还很受旧的于宝珍又逼着女儿回婆家,李月逃走了。继长和罗宁的孩子被在区妇救会工作的李月送了回来,心爱向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着继长的孩子。八路军医院带着一批伤员进驻马牧池村,部分伤员被接到村民家里养伤。陈同和夏阳也回到了村里,但他们带来了一个坏消息,继长和罗宁被李继周抓住,后又落到了鬼子手里。部队请李忠奉帮忙找给鬼子当翻译的弟弟李忠歧搭救。经过爱国的陈老先生等人周旋,日军同意释放继长和罗宁,但前提是他们要登报声明投降,继长和罗宁言辞拒绝,最后英勇就义,于宝珍把二人的灵?E囚在了后院里,发誓鬼子一天不打跑,一天不为儿子儿媳下葬。
十几个八路军干部的孩子送到村里,于宝珍把孩子分散到各家去,给女人们抚养,自己家里也留了两个,一个三岁的男孩给了心爱,一个刚出生不久、名叫黎明的婴儿给了心甜。心甜一狠心给自己刚出生不久的牛牛断了奶,而男孩沂生成了心爱另一个心肝宝贝。沂生生病,心爱抱着沂生找部队的医院治疗。沂生的亲生父母许部长夫妇觉得儿子已经不行了,让医院别再为他浪费部队的药了。部队要出发,许部长夫妇狠狠心走了。医生也放弃了治疗,心爱怎么也不舍得放弃,把药噙在自己嘴里,嘴对嘴给孩子喂,晚上一夜一夜地守在孩子身旁。奇迹出现了,沂生活了过来。1941年,日寇对沂蒙根据地实行大扫荡,形势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部队终于要转移了,一大批来不及带走的军粮和军事物质要藏在村里,有些伤员也要掩护在村里,要藏起来的还有一条用来给伤员养身体的荷兰奶牛。鬼子就进村了,除了要粮和八路军的伤兵,他们要老百姓把八路的孩子交出来。为了保住八路军的孩子沂生,心爱眼睛盯着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当成亲骨肉的宁儿,却把沂生领了回来,接着,她就一下子昏死过去。鬼子要把宁儿带走,被刘黑七的土匪伏击,宁宁也落在了土匪手里,刘黑七索要一千块大洋赎金,但知晓事情原委后,刘黑七亲自把宁宁送了回来。
抗大分校的刘老师在于宝珍家掩护下来养伤,伤好后,答应革命胜利后一定来看望她。李月把一位首长带到丈夫孙旺挖的一个山洞里养伤,为了给首长治病,李月情急之下去了婆婆家求援。李月和婆婆家重新相处,认识了婆婆和孙旺的朴实和善良,为了掩护首长,婆婆牺牲。孙旺用小推车把伤好后的首长推到了部队,自己也参加了八路军。为了给被捕的钟慧送信,李继存被鬼子抓走。夏阳被捕,李阳去监狱探望,夏阳壮烈牺牲,李阳为她办完后事去找八路军,却发现夏阳的丈夫陈同也牺牲了。在部队,李阳遇到了孟奎,顺利把部队带离了险境。鬼子又来扫荡,二孬不堪受辱撞树身亡,李忠奉在给鬼子吃得粥里下毒毒死了鬼子,也献出了全家的生命。忠厚、继善带着村民去给八路军送粮,宁肯饿死也不愿动一粒粮食。李继周的国民党部队被鬼子包围,弹尽粮绝之际被八路军解围。李继周受伤,于宝珍和忠厚以德报怨,找部队医院故给他治好伤后藏在了自己家里。李阳带领二十多个战士掩护大部队转移,孟奎跳崖,李阳被俘。在鬼子据点修牢房的栓柱救出了李阳。李阳很愧疚,伤好后去找栓柱发现拴住和母亲都遇害了。鬼子来搜山,觉醒了的继周孤身一人杀死十几个鬼子后壮烈殉国。八路牛被发现了,为了引开鬼子,老四把刀插到了平日连鞭子都不舍得抽一下的自家牛的脖子里,牛拽着老四狂奔而死,八路牛被保住了,老四被全村人隆重地下葬。
八路军回来了,寄养在老乡家里的孩子们都被接走了,心爱和村里的妇女们都很难过。村里很多参军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唯独不见继成。1945年山东省政府成立。马牧池村选举村长,于宝珍没选上,埋怨忠厚把票投给了继善。抗战胜利了,到处是欢庆胜利的人群。于宝珍和忠厚准备等继成回来就把过世的继长、罗宁和三妮安葬,这时国民党军队进攻沂蒙山解放区,继成还没有进家门就接到了归队的命令。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于宝珍带领村里的男女老幼积极拥军支前,女人们不分日夜摊煎饼、做军鞋、搓麻线,准备粮草。一支部队要过河执行紧急战斗任务,心甜心爱和村里识字班的几十个女孩跳下冰冷的河里,用肩膀担着门板搭起一座火线桥。孟良崮战役胜利,解放军大举南下,需要大量的民工支前,沂蒙山根据地可谓是最后一把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忠厚推起了他的小推车要上前线,眼见得解放军成千上万只小船过了长江,忠厚老泪纵横,他终于理解了他的儿子们为什么前赴后继,忠厚死在渡战役结束的那一刻。新中国终于建立了,李阳回到了村里,于宝珍决定为家里死去的亲人们下葬。
作为战斗英雄专业的孙旺和李月拒绝了乡里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双双去了烈士陵园,他们想守着这些牺牲的战友渡过他们平凡的一生。李阳终于在荣军医院找到了伤残的孟奎,用板车拉回了家。继成寄来了离婚协议书。沂生和宁宁一块被许部长接走了。时间到了文革时期。外地干部来于宝珍家调查以前在家养过伤的刘老师,虽然对他的忘恩负义很生气,于宝珍还是给他出了证明。已经病入膏肓的继成回到了家,心甜接纳了他,最后死在心甜的怀里。时间到了现在。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来寻找并探望自己当年的救命恩人。于宝珍现在已经过了百岁,神智已经有些不清楚。但一听外面来人了,就吩咐心甜杀鸡。老将军仔细辩认了半天,于宝珍仍然不是他要找的人。老将军在沂蒙山转了好几天,到底也没找到他想找的人。临走的时候,他把毕生的积蓄捐献给沂蒙山,建了一所希望小学。老将军没找到他想找的人,但见到了很多和他的恩人一样的人。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沂蒙山人,是中国最底层最平凡的老百姓。于宝珍死了,全村人正给她隆重地下葬。将军注视着送葬的队伍,向着那队伍行了个庄严的军礼。
出品人 赵顺亮、王汉平、邹易儒
制作人 晋亮、赵云声、邹易儒
导演 管虎
摄影 唐平、宋明雷、柳毅
道具 周晓丹
灯光 花贵臣、赵强
录音 高宇光
场记 张虹颖、丁雷
年份 奖项 剧集/演员 提名/获奖
2010年 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 沂蒙 获奖
2010年 第三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荣誉奖 沂蒙 获奖
2011年 第28届飞天奖电视剧一等奖 沂蒙 获奖
第28届飞天奖优秀导演奖 管虎 获奖
第28届飞天奖优秀编剧奖 赵冬苓 获奖
《沂蒙》重建的"沂蒙精神"更彰显了对历史的充分尊重。沂蒙人作为被表现的主体,真实可信,并且让人感到亲切。导演管虎利用平静的叙事手法,支撑起的不但是沂蒙一家人的时代命运,更兼具了沂蒙人骨子里热忱的情感与灵魂。剧中丰富的细节描绘,如人物的语言,穿着,饮食等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表明了导演对制作影视剧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丰富的用以描述细节的镜头,也为观众提供了多元的审美空间。(新浪评)
《沂蒙》以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普通的沂蒙山区家庭为故事着眼点,将历史事件与个人命运紧密结合,通过一系列生动曲折的故事,塑造了于宝珍、李忠厚、心爱、心甜、李阳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生动真实的老区人民形象,展现了革命火种被广泛接受并深入人心的过程,用普通沂蒙人的朴实、善良和大义忠实诠释了沂蒙精神。全剧主题深刻积极,人物形象丰富生动,戏剧冲突复杂激烈,细节充满生活质感。(新浪、网易评)
《沂蒙》将抗日战争时代的沂蒙山地区原貌还原出来,从取景、演员到语言的选择上都极大地尊重了现实,观众在剧中看到的是低矮的小山村,土色的砖墙和深灰色的远山、土里土气的山里人,听到的是蹩脚的普通话和临沂方言,以及人物带有时代特色的表达。这些细化的外部一点一点渗透到人物内心深处,将每个角色包装成地地道道的抗战时期乡土农民,让他们有了支撑沂蒙精神的坚实臂膀。(网易评)
《沂蒙》成功地塑造了马牧池村普通村民的群体英雄谱系。在民族矛盾尖锐的历史时刻,马牧池村的人民,都在抗日救亡的民族解放中,表现了一个中国人所具有的民族气节,特别是过去被当作反面人物予以影像表现的地主以及国民党军官,也一改过去简单的表现手法,通过对历史真实的还原,表现了蕴含在民间的那种一往无前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使得那段已经被尘封的历史真实获得了真切的还原,凸显了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常为人们所忽视的民间力量。对历史规律的切近,还体现在共产党对生命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和改变上。如果没有共产党进入,马牧池村的村民尽管会有抗日的义举,但支配人们思想的还是既有的传统道德规范,而《沂蒙》则深刻地反映出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生命个体觉醒的艰难路程,这相比于既往电视剧或者文学作品里所反映的农民政治上的翻身,要深刻得多。(新浪评)
1.为了让片子更有真实感,管虎在拍摄的时候启用的演员全部来自山东,而且对白也都是用山东方言,但是在央视播出后却被全部改成了普通话对白。
2.王艺禅为了出演该剧她每天暴晒并特意找朋友苦练了一些日常的山东方言,对导演谎称自己是山东人,“蒙混过关”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角色。
3.在拍摄前的6个月,管虎就在村里安营扎寨,一有空就主动去找当地的村民们,其中也包括90岁的老人们,听他们讲述故事、回顾历史。
4.《沂蒙》开拍前半个月,王艺禅就来到当地体验生活,每天穿着戏中服装下地和老乡一起干活。顶着烈日,王艺禅向老乡学习锄地、掰玉米,最多的时候,王艺禅一天掰了8亩的玉米,简直成了“劳动模范”。
5.在拍摄《沂蒙》剧时,马少骅发起了高烧,连续多日高烧不退,这期间他就当一般感冒处理,依然坚持拍戏。发烧四五天后,马少骅的脸和身上肿了起来,他感觉坚持不下去了,才到医院检查。
6.在杀青的那一天,马牧池常山庄的村民,每家送给了王艺禅一双亲手绣制的绣花鞋垫,最后一数,竟然一共有236双。
7.在《沂蒙》里王艺禅要从19岁演到50多岁,年龄跨度比较大。为了让年轻和老年从体态上就有所区别,王艺禅整整吃胖了近30斤。
编剧赵冬玲为了追求更加真实的故事情节,走遍沂蒙山区进行亲身采访,而《沂蒙》的拍摄工作也获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为了配合剧组的拍摄,政府动员当地人民迁出,并打造了一系列还原真实的场景。
在《沂蒙》中,管虎没有选择观众所熟悉的任何一位一线演员,而是启用那些刚刚走出艺术院校没有多久的陌生面孔,这也是一次大胆的挑战与尝试,用管虎自己的话来说,他正是想要利用这种方式来追求真实的再现,营造一种纪录片式的氛围,因而电影中的男女主角皆穿着邋遢的服装,脸上挂着淳朴的美丽与哀愁,细到指甲缝里、牙齿之间。管虎导演更要求所有的演员都不准洗头,最多只能用肥皂,要做到“放在农民堆里也认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