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坊古称石门山,海拔526米,位于县城西南十余公里,交通便捷。景区包括石门山、太平崮、天柱峰三大景点,面积约十余平方公里。古以“晚照”闻名,现以红叶著称,与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四川末亚罗齐名,为国内五大红叶景观之一,齐鲁红叶之冠。石门坊文化底蕴丰厚,摩崖石刻造像众多,佛塔庙宇别具风韵,神奇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相融合,成为著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石门坊
石门坊悬崖对峙如门,自然景观绮丽。石壁洞穴天成,深邃险峭。其间密林遮天蔽日,古为柏楸覆盖,今为黄栌丛生,遍布山冈峡谷。初夏叶茂花盈,深秋霜染叶红,丛栌间柏,泼红嵌黛,一派绚丽景色。
沿溪畔山径攀登,处处如画。石塔耸立,红叶掩映,亭台错落,典雅别致。特别是山谷尽头,金黄的峭壁,中间镌刻“晚照”两个苍劲古朴的大字,每当晴日夕阳西下,阳光透过山凹直射“晚照”,霞光倒映在另天池中,奇观顿现,此景被誉为“石门晚照”,为临朐古八景之首。自“晚照”顺壁东行折而南,登石阶而上,至悬崖中间一绝险处,便是“仙人桥”,上峭壁凌寒,下百丈深渊,林波连天,神栗目眩。进而登上东峰,极目西眺,石门胜景尽收眼底。每至重阳,漫山红遍,如彩锦覆盖大地,似红云缥缈山间,丹青朱崖,诱得人们争相往观。
石门山,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商时期,即被人们仰慕,汉代前已建逄公庙,到唐代,又增建庙宇,刻佛像,至20世纪末仍有造像70余尊,多为唐天宝年间雕造。宋、元、明时期,又建尼姑庵,修三石龛,有宋碑、元碑、明佛塔,以及清代、民国时的碑碣数幢。1991~1992年,临朐县为发掘旅游资源,修复逄公庙、碧霞祠、文昌殿,新建石门标志塔、停车场、红叶山庄、丹谷亭、同乐亭、眺远亭、怡然亭,这些建筑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林荫掩映,清新典雅,各具特色,为景区增添亮点。在增加服务设施的同时,新增名人石刻多处。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刘澜涛,著名诗人臧克家,著名书法家尹瘦石、沈鹏、欧阳中石、武中奇、刘艺、李铎、费新我、朱学达等都为石门坊留下题咏、墨宝和石刻,使石门胜景锦上添花。
石门坊,山泉涓涓,清滢甘洌。另天池,源于山壁石隙中,又曰“圣水泉”,经年流水潺潺,池水碧绿见底。小天池,常年细流,碧水澄清,两泉久传为“神水”并含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矿物质,游人至此,无不。试饮,一饱口福。夏秋雨季,崖穴皆出泉,泉水汇流成溪,飞流直下,奇鼓泉时喷时停,堪称奇观。
石门坊一年四季风光纷呈。春游石门山,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栌花满山,鸟语花香,令人心清神怡;夏游石门山,树林荫翳,青翠欲滴,溪流凉风,蝉鸣虫吟,实乃避暑佳地;秋游石门山,天高气爽,黄栌霜染,朱谷丹崖,游人如织;冬游石门山,冰封雪覆,银装素裹,玉树琼枝,好一派北国风光。
天柱峰
天柱峰俗名寨子崮,位于石门山西1.3公里处,这里群峰连绵,沟壑纵横,一峰凸起,三面峭临深谷,西面连山,岩石交融,俨然如天柱。沿陡峭崎岖山径登巅,但见怪石嶙峋,树木郁葱,四面层峦叠嶂,谷壑深奥。天柱峰西,傅家峪南山,东西连绵如屏,山势起伏错落,山径蜿蜒。“五眼泉”,相传为后周柴王(柴荣)途径此山时留下的神奇故事。山巅险裂百丈、凹通南北,名曰“车辙子溜”,峡谷两侧壁立如削,奇石耸立,飞松倒挂,险峻奇绝,势若二龙戏珠,堪称一绝。
天柱峰景区多洞穴,有猿人洞(鹁鸪洞)、佛洞、窟井洞、瓦罐洞、鸡屎洞、狼洞、蜂洞等。猿人洞,洞洞相连,洞中有洞,外阔内窄,深莫测,洞厅宽阔容数百人。石盘炕,窗户口,上天梯,下海井,灶王爷,仙人坑,鹁鸪房等各有造势,令人浮想联翩。佛洞高宽各近2米,进出无阻,迎壁钟乳天成一佛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从槐树岭步入桃花峪,另有一番情趣。奇峰环抱,幽谷似锅形,望如在瓮中。瓦罐溜、葫芦崖、锅框顶、鸡冠山、小泉岭等,树木葱茏,山泉汩汩,野趣盎然。明、清古槐挺拔苍翠,清代柿树,秋果累累,漫山红透的柿子,点缀出浓浓山韵。
太平崮
太平崮为石门坊风景名胜区南峰,海拔606米,两峰耸立,顶平旷,谷深壁峭,势若屏障,古为附近村民避乱之所。主峰太平崮,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明朝吏部文选司郁文高避乱处,古刹、石碑、石围子已废,残迹尚见,山顶怪石陈杂,或卧,或耸,置身崮顶,“一望桑田湖光远,更览群山迭峰连”。
东峰名鳌头崮,沿北坡石阶“天梯”攀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点将台”,巨大磐石平展山坳,相传为商侯逄伯陵讨伐叛将杨骥的点将布阵之处。1995年建“逄公亭”,亭边新建石台阶直达山巅。北侧,满山遍野柿子树共计4000余亩,深秋颗颗黄里透红的柿子,就像一盏盏小灯笼,悬挂枝头,染就秋山醉色。
太平崮的“西天门”、“南天门”、“直天门”为纯自然矮壮火成岩柱组成,形态各异,状如门,故名“三天门”。似柱的奇石,错落有致,簇拥山巅。独具匠心的蚕姑庙、山神庙、泰山行宫、文昌阁、药王庙、魁星楼等依山就势,组合有致,所有建筑物均为全石结构,雕凿细腻,刻化精工,别具一格,是临朐独存、山东境内罕见的全石古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