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宴菜肴均来源于吴敬梓文中所述及其在现实生活中所为,多达上百道,这些菜肴可根据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特点及养身营养学组合为“儒林宴”之春、儒林宴之夏、儒林宴之秋、儒林宴之冬”四套菜肴。 儒林宴“咸鲜微辣,本味至上“的风味特色,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合肥的咸鲜、淮河的鲜辣、以及淮扬的酸甜特点,在儒林宴中都能品尝到。操作上的特色是“技法多样,烧炖为主”。该宴的文化特色是注重民风民俗,讲求意境,许多菜品都源于书中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只要细细品尝,便仿佛穿越了百年历史,能够品味到那个时代的兴衰与繁华。
山房六品,荷香六珍,山房野蔬,文木节虾,一帆风顺,名士诗会,万卷书荣,儒林品味,范进草标鸡,,胡氏卤肉,敬梓品鱼,儒林羊排,文木鸭胸,金玉满堂,国公酥饼,敬梓合欢,雅士芋球,儒林福饼。
宴席中提到的“荷香六珍",是香肠、腊猪头肉、板鸭、火腿等咸货用鲜荷叶包好上笼蒸熟装盘。这是根据王冕小时候在地主家放牛的故事而来。王冕10岁时父亲过世,跟母亲相依为命,自小就在地主秦家放牛。心肠好的秦家看王冕聪明勤快,每天都会给他咸货作为下饭菜,王冕非常孝顺,总是舍不得吃,而是用荷叶包起来带回家让母亲吃,菜凉了就连着荷叶一起放人饭锅中蒸熟食用。没想到荷叶的清香淡淡地融入咸货中,更让人有食欲,这种蒸制方法传承至今。
儒林宴中提到的“年团子",虽做法简单,但味道很好,也就是用糯米饭加葱姜末搓成的团子,经油炸后色泽金黄,外酥内嫩。在现代人的婚丧嫁娶的宴席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寓意团团圆圆,吉祥如意。
还有一道精品美食“秦淮一品鲜”。在《儒林外史》的第四十七回中,虞华轩宴请成老爹,唐三痰的餐桌上就有“脚鱼”,这是全椒甲鱼的读音。其菜成品剔透滑爽,肥而不腻,是特具营养之补品。相传吴敬梓特别喜欢这道菜。一日,全椒老友去南京看望他,特意带着一只花溪湖的野生大甲鱼,宰杀后剁块放在窑锅中炖至酥烂,用筷子夹起那富有弹性的裙边,滑嫩剔透,让久别他乡的吴敬梓垂涎不已,食后唇齿留香。晚年的吴敬梓就住在秦淮河边,当时号称“秦淮寓客”,故这道菜被雅客称为“秦淮一品鲜”。
“富贵有鱼”这道菜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在当时社会,新媳妇结婚三天后必须要到厨房亲自做道菜给公婆品尝,《儒林外史》中,鲍延玺买了一条胖头鱼,聪明贤惠的相公娘娘就炖了一道鱼头汤。
“文木擎福”是用咸猪蹄、咸狗肉、土母鸡文火炖烂而成。相传,吴敬梓晚年最喜欢吃这道菜。他还用这道菜招待过其诗友。因其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后人为这道菜取名“文木擎福”。
“儒林宴"中还有很多菜,如“山房乐"、“一品醉白修”、“刘圩萝卜丝”、“管坝牛肉”、“葱油鸭"、“椒陵螺蛳糊”、“胡屠风蹄”等,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如“范进草标鸡",在《儒林外史》中断炊的情况下,范进奉母命到集上去卖鸡,将鸡插上草标叫卖。去了将近两个时辰,中举喜报忽到,邻居赶紧去集上把他拉了回来。范进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被人藐视的“现世宝”变成受人尊重的“老爷",社会地位陡然上升,今非昔比了。
“胡氏卤肉”来源于范进见到喜报,一时痰迷心窍昏倒在地,救醒后又发起疯来,被拎着大肠前来贺喜的岳父胡屠夫狠狠地打了一个嘴巴,这才让他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高潮。胡屠夫从“我自倒运,把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到后来对范进毕恭毕敬,把他捧上天,充分暴露了他趋炎附势的嘴脸。
“金玉满堂",说的是吴敬梓22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争斗。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无意进取功名。安徽巡抚推荐他参加应博学鸿词科考试,他竟称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又时常和朋友豪饮,最终散去了金玉满堂的家财,也最终成就了这部伟大的《儒林外史》。
全椒地处丘陵,四季雨水充足,沟塘纵横交错,水产品新鲜活跳,家禽都是在山林中自然散养,食材极其丰富。譬如书中提到的美食类似牛肉、白切肚片、油炸麻雀、凤蹄、糯米圆子等,这一大批美食在现代人的餐桌上都得到了传承。
儒林宴起源于《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吴敬梓(1701—1754),全椒人,后客居扬州,尤喜纵酒,卒于客中,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儒林外史》收稿时,乡人和各类文人学者,其中有天文数理大家周榘,颜李学派传人程廷祚、刘著,诗人朱弃、徐紫芝、汤懋坤、姚莹、黄河,画家王宓草、王溯山等,以及他的族兄、诗人吴繁和故乡的友人章裕宗到他的住处秦淮水亭祝贺。吴敬梓用堂兄带的土特产,指导大家共同烹制一桌宴席。因味美,整宴佳肴被抢食一空。大家雅兴未尽,提议让吴敬梓给该宴起名,吴敬梓略加思索,认为有这么多的儒林雅士为《儒林外史》而来,即取名儒林宴,此后该词一直被沿用下来。
《儒林外史》揭示了文人墨客放荡不羁的秉性,和上流社会人们的奢侈生活。书中幽默诙谐的语句让人捧腹。《儒林外史》有三十八回里提到美食,历史的积淀丰富了儒林饮食文化,在数代名厨的继承和创新中,又让灿烂的饮食文化得到弘扬。
吴敬梓少年时跟随父亲在赣榆生活,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南京和扬州,所以《儒林外史》中的菜肴风味,既突出了徽菜的烧、炖以及咸货,也融合了淮扬菜鲜、脆、润、甜的特色。小说中很多回里写到了杂烩、虾红杂烩以及海参杂烩。杂烩这道菜延续至今,寓意亲朋好友在特殊的日子中,大家见面聚会的热闹。
儒林宴是儒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观吴敬梓纪念馆,品尝儒林宴已是中外游客来全椒旅游的首选项目。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是一部传世杰作,由《儒林外史》衍生出来的“儒林宴”也为传承和弘扬一方饮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包含着浓郁地方风情、散发着家乡泥土芳香的“儒林宴”一定会醇香飘百里,历久味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