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占鳌头(拼音:dú zhàn áo tóu)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元·无名氏《陈州粜米》。
“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指科举时代,进士中状元后,立在殿阶中浮雕巨鳌头上迎榜,因此称状元为“独占鳌头”。后泛称在竞争中夺得首位。动宾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独占鳌头”。
古代的皇宫中,在殿前的台阶下都刻有一幅鳌鱼的浮雕。科举考中状元者往往要站在这一浮雕上,接受皇帝的钦点。因此,人们将中状元称为“独中鳌头”。在元曲《陈州粜米》中,就描述了这一幕。
宋朝时,陈州连遭大旱,三年之内颗粒无收,百姓饿得几乎到了人吃人的地步。这场大饥荒惊动了时任户部尚书的范仲淹。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自幼勤学,博览群书。有一年殿试,他在皇帝面前献上了治国平天下的良策,博得了皇上的赞赏,中了状元,可谓独占鳌头。以后又升为户部尚书,加授天章阁大学士之职。
他获知灾情后,立即入朝启奏,皇上即下诏让他召集诸公卿商议,选派清廉的官员到陈州开公仓、粜官粮,并规定一石细米为五两白银。商议的结果是叫刘衙内的儿子小衙内和女婿杨金吾去办理这件事。
谁知他俩到了陈州后,依仗刘衙内的权势,借救灾之机大肆搜刮,反而又为陈州百姓添了一灾。正当百姓无路可走之时,包拯亲自出马为民除了这两害。
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招成名天下知。如果没有寒窗苦读的十年用功,就不可能会有金榜题名时的梦想成真。无论是那个行业,想要取得成功独占鳌头,其途径只有一个,就是勤奋进取努力学习,为后续的“成功”积累知识,为“成功”的机会创造条件。
“独占鳌头”指科举时代,进士中状元后,立在殿阶中浮雕巨鳌头上迎榜,因此称状元为“独占鳌头”。后泛称在竞争中夺得首位。动宾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三折:“他本望至公楼独占鳌头,今日向洞庭湖跳过了龙门。”
明·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一战胜群贤,独占鳌头高选。”亦作“鳌头独占”。
明·崔时佩、李日华《南西厢记·泥金报捷》:“远挟琴书上帝畿,姓名今喜达金闱;鳌头独占词锋捷,听罢传胪日未西。”
在古代的传说中,“鳌”指的是东海龙王的三太子嘲风。嘲风本领高强,可以背山搬岭。后来因为他在天上偷喝了玉皇大帝的琼浆玉液,被贬到东海做了鳌。由于嘲风喜欢在险要的地方站立远眺,人们就把他的形象塑在了皇宫的殿角或石阶上,这样既能增加皇宫宏伟的气势,又能撷取其保佑平安的意思。
但是为什么会有“占鳌头”这种说法呢?据清代洪亮吉在《江北诗话》中的记载,状元独占鳌头的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一般殿试之后,皇帝会传旨宣布登第进士的名次,传达完毕后,赞礼官便会带着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两个人到宫殿前的大台阶下,让他们迎接殿试榜文,并听候皇帝的宣召。他们的站位也有顺序:状元在前,榜眼在后。状元的脚下正是刻有龙和巨鳌的台阶。因为只有状元才能站在刻着巨鳌的石阶上,所以状元及第就被人们称为“独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