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赤腹松鼠

赤腹松鼠原产于东南亚,现主要分布于缅甸、印度、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在中国云南、贵州、海南、福建等地均有分布,它们胸腹部及四肢内侧均为锈红色或棕红色,体长在20厘米左右,重量多半在500克以下,全身仅头、胸、腹部和四肢为短毛,其余均为长毛,因为拥有非常蓬松的尾巴,和身体部位的短毛发形成对比,也因此俗称为“蓬鼠”。
目录
赤腹松鼠介绍

基本介绍

赤腹松鼠是啮齿目松鼠科丽松鼠属哺乳动物,别名红腹松鼠。体侧无皮膜;吻短;耳小而圆;颈粗壮;爪锐利呈钩状;尾略短于体长或略相等。背部及四肢外侧为橄榄黄杂有黑毛;颈部为淡灰色;胸腹部及四肢内侧均为锈红色或棕红色;尾背部背色,后半部毛较长,黄黑相间,形成不明显的半环状;耳郭发黄,无簇毛;眼及面颏色浅灰。

赤腹松鼠原产于东南亚,现主要分布于缅甸、印度、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在中国云南、贵州、海南、福建等地均有分布。栖居于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稀树灌丛、矮灌丛或果园中。洞巢多建在树洞、乔木树杈或藤本植物缠绕的高枝浓密处。多于晨昏活动,雨过天晴时活动最频繁。主要食物为各种果实,如松果、榛子、桃、杏、梨等。繁殖期较长,4-9月均能发现怀孕母兽,每胎2-4仔,以2仔居多。

赤腹松鼠会啃食柳杉、银杏、马尾松、板栗、侧柏等树木的树皮,使其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啃食严重会造成树木死亡。啃食过的树木,大约会造成30%左右的木材损失,危害树种达47种。被列入2000年8月1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常见种类

动物学史

根据数据划分分析给出的最佳数据划分策略,利用联合数据分别构建ML和BL树,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有相同的拓扑结构:

分支A巨松鼠(Rahufa bicolor):是基础分支,剩下的松鼠科物种形成了三个主要分支。

分支B包括松鼠(S.vulgaris)和四种飞鼠:小飞鼠(P.volans),中印飞鼠(H.electilis),红白解鼠(P.alborufus)和海南晤鼠(P.hainana)。

分支C包括七种地松鼠:岩松鼠(S.dividiarmus),花鼠(T.sibiricus),黑尾草原犬鼠(C.ludovicianus),草原犬鼠(C.leucurus),多纹黄鼠(I.tridecemlineatus),喜马拉雅旱獭(M.himalayana)和达乌尔黄鼠(S.dauricus)。

分支D包括五种树松鼠:赤腹松鼠(C.erythraeus),倭松鼠(T.maritimus),隐纹花松鼠(T.swinhoei),珀氏长吻松鼠(D.pernyi)和红腿长吻松鼠(D.prrhomerus)。

四个主要分支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为:分支C(包含七种地松树)和分支D(包含物种树松鼠)首先聚为姐妹群关系,再与分支B(包含飞鼠和松鼠)聚为一支,最后再与分支A巨松鼠聚为一支。树栖的巨松鼠亚科(分支A)最早分化出来,其次是包含树栖和飞鼠的松鼠亚科(分支B),然后是地松鼠亚科(分支C)和丽松鼠亚科(分支D)。根据该系统发生的拓扑结构可以推测现存松鼠类物种的祖先应该是树栖类型,随后有一支进化为地栖的地松鼠。

生长与分布

分布范围

赤腹松鼠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缅甸、印度阿萨姆、不丹、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和马来西亚。中国以内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地。

栖息环境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亦见于次生林、砍伐迹地以及丘陵台地、椰林、灌木林、竹林、乔木和竹林混交林、马尾松林、枞林、灌木丛等植被环境。

形态及特征

体细长,体长200(178~223)mm。尾较长,若连尾端毛在内几等于体长。吻较短。前足裸露,掌垫2枚,指垫4枚;后足踱部裸出,踱垫2枚,趾垫5枚。乳头2对,位于腹部。

体背自吻部至身体后部为橄榄黄灰色,体侧、四肢外侧及足背与背部同色。腹面灰白色。尾毛背腹面几乎同色,与体背基本相同。尾后端可见有黑黄相间环纹4~5个,尾端有长20mm左右的黑色区域。耳壳内侧淡黄灰色,外侧灰色,耳缘有黑色长毛,但不形成毛簇。

鼻骨粗短,其长小于眶问宽。脑颅圆而凸,仅眶间部略低凹。眶后突发达。颧骨平直,不向外凸,侧面观中间向上有一突起,听泡大小适中,较突出。

上门齿扁而窄,无明显切迹。第1上前臼齿形小,呈圆柱形。第2上前臼与臼齿形状大小相似,咀爵面上无明显中柱。

生活习性

赤腹松鼠多栖居在树上,借树枝的变杈处,利用小弼投上下搭架,围以树叶及细茅草攀物,从外表看形似鸟窝。亦有利用树干腐洞和啄木扁之类的洞穴改建为鼠窝的。在山崖石糙和山区农村屋檐下也有它的窝巢,也有在松树或其他种乔木树枝上筑巢的。有时还能利用鸟类弃巢加以改造,或利用近山区居民点住房的屋檐上及天花板里作巢。

食性较杂,危害栗子、棒子、桃、李、山梨、龙眼、荔枝、枇杷、葡萄等,也吃禾草、农作物和昆虫、鸟卵、雏鸟及蜥蜴等动物。坐着进食,以前足送食入口。此外,生活在民房附近的赤腹松鼠常入厨房偷窃食物。

尤喜栖居于山毛榉科植物的树林中,在山崖灌丛一带也有活动。终日均活动,一般早晨或黄昏前活动较为频繁,活动时有一定的路线。喜群居,多半在树上活动,善于高攀,在峭壁悬崖上都能穿行,善跳跃,寻食时常从一树跳往另一树,远达5—6米,故有“飞鼠”或“镖鼠”之称。

繁殖方式

繁殖阶段

赤腹松鼠的繁殖高峰期主要在春季(2月~4月),每胎胎仔数为1~3只。不同地方的赤腹松鼠繁殖期和胎仔数不同。如中国台湾中部山区分布的赤腹松鼠,其妊娠率以12月底至5月初最高,9月~11月没有发现妊娠的个体,每胎产1~2仔。而在中国台北地区,赤腹松鼠有2个生殖旺期,为初春和夏季两季,即1年可能有两次性成熟的转换。在日本的赤腹松鼠,其繁殖期从12月开始到第二年秋天止,可3次产仔,每次产仔数2~4只。

在繁殖季节,赤腹松鼠有集中做巢的习惯。在交配之前,雌鼠首先会对领域进行巡视并选择一个安全舒适的地点筑巢,这一行为在春季和秋季达到高峰,并与繁殖季节相一致,在这个巢中雌体会完成分娩并产下数个后代。赤腹松鼠的雌性居于配对选择的主控地位,并以追逐为求偶仪式。雄体为了提高繁殖的成功率,会表现出明显的占区行为,所以雄体在繁殖期很可能因开展扩大领域、追逐、对抗、吠叫等行为而消耗掉巨大的能量。雌体虽无占区行为,但妊娠、分娩和泌乳也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在繁殖期时,赤腹松鼠会大量取食树皮以满足繁殖的需求。

哺育阶段

赤腹松鼠的婚配制度是混交制,后代的养育主要由雌性松鼠承担,因此雌鼠在妊娠育幼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领域性。一方面为保护其后代,另一方面为保护其养育后代的食物资源。而对于雄鼠来说,在妊娠育幼期,其求偶需求降低,不再将雌鼠看做是繁殖后代的资源,因此其巢域面积减小,并不再与雌鼠的巢域发生重叠。

雌鼠在妊娠育幼期会减小其巢域面积。雌性松鼠在妊娠育幼期平均巢域面积的减小与当地的生境状况及赤腹松鼠面临的捕食风险相符,由于在妊娠育幼期赤腹松鼠巢域内有较为丰富的食物,赤腹松鼠在此时期受食物的影响较小,所以不会冒着风险扩大巢域面积。雌鼠可能在此时期为提高后代成活率而减小巢域面积,这可能是雌性赤腹松鼠此时期在食物资源和捕食风险之间作出的权衡。

病害防治

物种危害

赤腹松鼠主要危害林木。法国和日本的媒体均报道了赤腹松鼠对林木的危害。在这些地区,赤腹松鼠被认定为入侵物种,并可能在竞争中危害如红松鼠等本土野生动物。2016年,赤腹松鼠被欧盟禁止进口、培育或任意放生到自然环境中。

在中国四川省,赤腹松鼠泛滥成灾,其危害的树种达40多种,其中杉木、马尾松、板栗、侧柏、木荷、银杏6个树种危害率都在40%以上。其中在银杏苗圃,赤腹松鼠对林木的危害率达87.9%,树木死亡率高达21.4%。在中国台湾省受到危害最为严重的是人工针叶林,甚至出现了林木大面积的死亡。

摄食需要

在人工林中,单一的植物让赤腹松鼠的食物短缺,尤其是春冬两季,树叶较少,在没有任何果实的情况下,赤腹松鼠就会啃食树皮。因此,人工林的植物单一化,让赤腹松鼠啃食树皮的比例上升,是它们成为“害兽”的原因之一。

缺少天敌

人工林本身就没有完整的生态,在赤腹松鼠进入之后,它们可以在其中肆意地繁殖、生存。再加上林区中植物的密度很大,单一性较强,所以对于猛禽来说,它们很难从密林上锁定松鼠,也增加了天敌捕杀的难度。缺少了天敌的约束,赤腹松鼠的数量就逐渐变得不受控制。

防治措施

营林措施

营林措施是通过抚育伐等林业生产来破坏鼠类适宜的栖息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及食物条件,以影响害鼠种群数量增长。这是一项基础性的综合治理措施,具体包括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搞好林内卫生、实现提早郁闭,提高林分的生长势,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以形成可持续控制鼠害的生态林分等。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赤腹松鼠的天敌抑制害鼠种群密度的方法。具体措施如实行封山育林、禁捕、禁猎等天敌保护措施;在人工林内垒积石头堆或枝柴、草堆等招引鼬科动物;在人工林缘或林中空地,保留较大的活叶树或悬挂招引杆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段,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行为。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学原理制成捕鼠器械对害鼠进行人工捕杀。对于害鼠种群密度较低或不宜进行大规模灭鼠的林地,可以使用鼠铼、地箭、司形铁、降阱等物理器械或方法,开展人工灭鼠。物理防治的优点有:不具后遗症、使用者容易评估防治结果、被杀死的松鼠不会遗尸在不安全的地方、不会造成尸臭和二次中毒。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使用有毒的化合物对害鼠进行杀灭的方法,适用于害鼠种群密度较大、已造成一定危害的林地。应用毒饵(poison bait)是降低有害松鼠种群密度,防除鼠害的一种有效、迅速的方法。采用单位面积毒饵堆施法防治赤腹松鼠有效率可达到98%。冉江洪等人在讨论四川省人工林鼠害防治方法时也提出采用第二代抗凝血剂毒饵,即在赤腹松鼠危害严重的区域采用堆积法集中投饵杀灭赤腹松鼠,并提出在毒饵中添加呕吐剂来保证毒饵的灭杀效果,同时又能有效保护其它哺乳动物。

价值及其他

近种区别

赤腹松鼠 岩松鼠

体细长,体长200(178~223)毫米。尾较长,若连尾端毛在内几等于体长。成鼠外形和一般松鼠无多大区别;尾长比体长稍短。

背部及四肢外侧为橄榄黄杂有黑毛;颈部为淡灰色;胸腹部及四肢内侧均为锈红色或棕红色;尾背部背色,后半部毛较长,黄黑相间,形成不明显的半环状;耳郭发黄,无簇毛;眼及面颏色浅灰。背毛灰黑色,背毛黑色尖端下面一段为黄褐色;腹部的毛为浅灰黄色;尾毛蓬松,有少数尾毛尖端呈白色。

亚种分化

学名 命名者 命名年份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erythraeus Pallas 1779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flavimanus Geoffroy St. Hilaire 1831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castaneoventris Gray 1842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erythrogaster Blyth 1842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hyperythrus Blyth 1855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siamensis Gray 1860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griseimanus Milne-Edwards 1867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harringtoni Thomas 1867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gordoni Anderson 1871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sladeni Anderson 1871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intermedius Anderson 1879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styani Thomas 1894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bhutanensis Bonhote 1901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ningpoensis Bonhote 1901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thaiwanensis Bonhote 1901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rubeculus Miller 1903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bonhotei Robinson & Wroughton 1911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michianus Robinson & Wroughton 1911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bartoni Thomas 1914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shanicus Ryley 1914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pranis Kloss 1916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zimmeensis Robinson & Wroughton 1916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thai Kloss 1917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gloveri Thomas 1921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hendeei Osgood 1932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atrodorsalis Gray 1942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CITES)Ⅲ

种群现状

赤腹松鼠寿命较长,种群数量稳定。自20世纪90年代,由于赤腹松鼠对人工针叶林的危害增大,在部分地区对其进行了危害防治,数量总体而言呈下降趋势。

致危因素

在正常的野生环境下,赤腹松鼠属于食物链相对底端的动物,它们的天敌包括野猫、鼬科动物以及大型的猛禽等,赤腹松鼠的生存受到威胁。

由于人类对森林植被的破坏,使赤腹松鼠失去了栖息地。人类的干扰活动不但降低了赤腹松鼠的种群数量,而且延迟了在松林内的小兽的出现时间。许多研究表明,人类的活动会改变小兽的数量、结构和组成。在非保护区松林中,赤腹松鼠在21~30年松龄段才开始出现,且种群数量显著低于保护区。

保护措施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赤腹松鼠的栖息地。在中国,建立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惠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在印度,建立鹰巢野生动物保护区、康朗野生动物保护区、帕克河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塔利谷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赤腹松鼠相关榜单
世界十大最漂亮的松鼠 松鼠的品种有哪些 常见松鼠种类大全
十大松鼠品种名单如下:杂色松鼠、雪地松鼠、印度巨松鼠、三彩松鼠、欧亚红松鼠、缨耳松鼠、赤腹松鼠、金花鼠、北美红松鼠、狐松鼠,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世界十大最漂亮的松鼠 松鼠的品种有哪些 常见松鼠种类大全
十大松鼠品种名单如下:杂色松鼠、雪地松鼠、印度巨松鼠、三彩松鼠、欧亚红松鼠、缨耳松鼠、赤腹松鼠、金花鼠、北美红松鼠、狐松鼠,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刺猬
  • 松鼠
  • 狐狸
  • 哺乳动物
  • 狗狗
  • 乌龟
  • 鱼类动物
  • 观赏鱼
  • 海洋动物
  • 宠物
  • 鸟类动物
  • 节肢动物
  • 其他动物
  • 动物习性
  • 动物特长
  • 猛兽
  • 好养动物
  • 小型观赏鱼
  • 热门文章
  • 十大松鼠品种
  • 英国十大本土特有犬种狗狗
  • 世界十大猫科动物之最
  • 法国十大本土特有犬种狗狗
  • 世界十大哺乳动物之最
  • 世界十大猫咪之最
  • 世界十大狗狗之最
  • 世界十大最珍稀的猴子
  • 世界十大最稀有的海豚
  • 世界十大最聪明的猴子
  • 十大最聪明的兔子品种
  • 世界十大最漂亮的猴子
  • 十种世界最名贵的猫
  • 德国十大本土特有犬种狗狗
  • 世界十大最听话的狗狗
  • 热门词条
  • 1
    欧亚红松鼠
  • 2
    北美红松鼠
  • 3
    印度巨松鼠
  • 4
    赤腹松鼠
  • 5
    狐松鼠
  • 6
    杂色松鼠
  • 7
    三彩松鼠
  • 8
    雪地松鼠
  • 9
    缨耳松鼠
  • 10
    金花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