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浮山,与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琅琊山并列,为安徽历史名山。是一座以古火山溶洞,摩崖石刻为主体,融湖光水色为一炉的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浮山,坐落在枞阳县城东北36公里处、长江北岸的白荡湖畔。亿万年前的火山运动孕育成的34座妙峰、36处奇崖、72处幽洞、28处奇特变幻的奇石以及飞瀑流泉、天池、石径、花竹、亭台楼阁等,别具海岛风光,宛如绿叶飘浮。浮山最为称绝的是山中迷离而又奇特的火山熔洞与那似墨龙千条游戏于岩坎洞壁之中的摩崖石刻,算得上名冠天下群山的双绝。
人文景观
浮山,“东西南北皆水汇”,构成“山浮水面水浮山”的景观,犹如一叶漂泊之舟,故有“江上绿叶”、“海上蓬莱”之誉。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致使山上“无岩不树、无径不竹、无涧不花、无石不苔”。浮山是一座沉睡亿年的古火山。在1亿多年前,它曾两度爆发,中间还夹有一次岩浆侵入活动。故而形成奇峰突兀盆底之中,石璧耸入云霄之上,幽洞藏于山坳,天池生于绝顶的火山地貌。遗存下来的火山口、火山钟、火山渣(浮石)及溶岩流向、龟裂纹路和断层裂隙,均为全国罕见,因此浮山的地质构造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浮山是一座保存比较完善,具有典型性的白垩纪晚期火山喷发形成的破火山,地质学上称浮山组——浮山旋回,经过大自然一亿多年的风雨精雕细刻剥蚀,形成张公岩天池、会圣仙桥等别具特色的六大景区,景区内叠嶂、峭壁、岩洞、怪石、岩钟、天桥与涧流,幽谷与湖荡遍布,被看作是中国的“维苏威”。在这里游人可以亲身体验浮山火山爆发、岩浆溢流、火口坍陷、再喷发,缓慢侵出等五次火山活动过程,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外这里还有江南最大的岩洞摩崖石刻长廊和宋代莲花座及石雕佛像群。或山鸣谷应,或清澈可鉴。深山幽林中又有洞十余个,其中以宽敞可容几千人的观音洞为最。纵横交错,缠绕诡秘的峡谷中,以飞来峰下的“天柱一绝”神秘谷最为奇险。谷底54个洞穴形态各异,云集交错,洞连洞,洞套洞,洞洞相连,人游其中,狭窄处须屈身匍行。谷旁古树虬枝,谷内怪石异草,恍似仙境,引人入胜。
历史文化
浮山又是一座佛教名山。早在晋梁时期(266-557年),浮山就建有寺庙。陈隋间(557-618年)浮山成为佛教天台宗智者大师的道场。赵宋以后,是佛教曹洞宗的祖庭,著名的圆鉴大师与欧阳修“因棋说法”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块“三宝胜地”,历史上曾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崇奉和护持,他们或赐匾,或赐号,或赐经书,或赐财物,因而浮山寺庙、塔院林立,高僧辈出,成为驰名中外的佛教丛林。
浮山又是一座“文”山。早在5000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山上新石器遗址足可证明。晋梁以后,经过开发,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如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黄庭坚、左光斗、张英、方苞等等。他们流连于山水之间,或唱酬、或题刻,因而在浮山石壁上出现了480多幅摩崖石刻。浮山石刻,上至唐宋、下至民国,文体各异、书法万千。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研究历史名人、宗教、书法的宝贵资料,安徽省已列为重点文物,并加以保护。1924年后,教育家房秩五先后在浮山创办了图书馆和中、小学,又使这里成为举办新式教育的基地之一。日本学者佐滕一郎参观后,曾题词曰:“天下形胜地,文人争霸处”,可谓一语破的之见。
除了“火山”、“佛山”、“文山”之外,浮山又是安徽的一块革命根据地。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上海、安庆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如王正文、周新民、朱蕴山、房师亮、黄镇、任锐等,都先后转移到浮山,在会圣岩农民吴夫之家里设立了县委机关,以浮山中学为联络点,以岩洞为秘密会议场所,领导了桐(城)庐(江)舒(城)一带的农民运动。浮山在近代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周恩来总理曾给予高度的评价。
1987年,安徽省正式公布浮山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浮山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奇峰36,怪石42,岩洞108(36岩、72洞)个,石刻数百块,此外还有数处名人故居、墓葬和革命遗址。2008年3月,由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亚太人文与生态价值评估中心、香港世界遗产研究院等机构举办的第二届“中华100大人文与生态名山”口碑金榜在香港发布,浮山以“崔巍大度”的美誉,位居第88位。
资源情况
植被类型
浮山国家森林公园处于气候、植被、土壤南北过渡地带,分布有常绿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植被类型。
常绿针叶林以马尾松、杉木、火炬松三种类型为主,为人工栽植。其中,杉木林分布于后山山坞和浮山中学后面,火炬松林分布在望江亭北面。常绿针叶树有圆柏、侧柏、湿地松等。
针阔混交林有马尾松、枫香、栓皮栎混交林和马尾松、麻栎、短柄枹混交林。
毛竹林分布于浮山及会圣两个村,面积16亩,计4200余株。主要有刚竹、淡竹、水竹、阔叶箬竹、桂竹、毛金竹、黄苦竹等。
灌丛以落叶栎类为主。主要有茅栗、短柄枹、白栎、映山红、栓皮栎、桷栎、杜鹃、扁担杆、羊踯躅、中华白檀、白檀、山胡椒、狭叶山胡椒、木蓝、胡枝子、野山楂、一叶萩、木本叶下珠、木半夏、算盘子、黄荆、野蔷薇等。
草丛类型有黄背草、结缕草等。
草本植物有白茅、莎草、苔草、早熟禾、虮子草、鼠尾栗、显子草、求米草、马唐、狗尾草、野古草、芒、牛鞭草、假俭草、荩草、橘草、淡竹叶、一年蓬、野菊、灯笼草、杠板归、茅膏菜、地榆、翻白草、山菠菜、茵陈蒿、鸡眼草、白头翁、龙芽草、一枝黄花、牡篙、牛蒡、紫花地丁、窃衣、柴胡、星宿菜、打碗花、桔梗、沙参及蕨、芒萁、海金沙、金鸡蕨、庐山石苇、井栏边草等。
森林资源
截至2010年,浮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林地2386亩,森林覆盖率为58%。
据《浮山志》记载,浮山主景区森林蓄积为3775立方米,有林地平均每亩蓄积1.58立方米,林业用地平均每亩蓄积1.08立方米。森林以马尾松为主,面积2268亩,占优势树种组面积96.8%,黑松和火炬松林有小片分布。杉木占2.9%。硬阔以栓皮栎、麻栎、短柄枹等落叶栎类为主,软阔以枫香、毛白杨等为主,混生栓皮栎、山合欢、黄连木、麻栎、短柄枹、冬青等。
景区景点
浮山寺
浮山寺,始建于唐朝,为纪念一陈姓秀才而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破火山口
破火山口平面上呈等轴状,直径近4公里,具有环形山脊和弧形地质体分布,构成盆状凹地。形成大致经历肢火山口前阶段、次火山岩和浅成侵入岩的微弱岩浆活动阶段、破火山口后阶段。
浮山摩崖石刻
浮山摩崖石刻存483块,上起唐宋,下至民国。其中唐刻11幅、宋刻24幅、元刻2幅,明清居多。有诗词、游记,有庵堂碑记,有题诗留名。1981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发建设
晋梁时期,智顗大师在今浮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创建浮山寺。
宋代,仁宗赵祯敕赐大华严寺。
明朝,神宗朱翊钧颁圣旨、赐藏经。
1987年,安徽省正式公布浮山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1992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森林公园。
2001年,成为国家地质公园。
游览线路
①浮山镇-浮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门-“灵猴迎客石”-御碑亭-双瞻阁-金谷岩-紫霞关-龙湫池-望江亭-打鼓洞-仙人桥-会圣岩-大天池-张公岩-海岛岩-樯山-浮山镇。
②浮山镇-浮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门-灵猴迎客石-御碑亭-金谷岩-紫霞关-首楞岩-望江亭-仙人桥-谈禅岩-打鼓洞-雷公洞-浩笑廊-会圣寺-三宝塔-方以智墓-双瞻阁-浮山镇。
③浮山镇-樯山-摘星岩-醉翁岩-海岛岩-张公岩-大天池-元宝峰-抱龙峰-烈士墓-浮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