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是清朝诗人洪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离家七载,未回去扫过墓。颔联写未能归故乡之情。颈联写寒食节的景象,借景抒情。末联进一步表现自己对父母家园的思念。这首诗主要是白描写法,而又蕴藉情深,诗用典很活脱,没有滞涩难解的弊病。
寒食1
七度逢寒食2,何曾扫墓田3。
他乡长儿女4,故国隔山川5。
明月飞乌鹊6,空山鸣杜鹃7。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5。
1、寒食:清明前一天,扫墓祭祖的节日。
2、七度:作家离家已七年,未曾归乡扫墓。
3、墓田:指坟地。
4、他乡:外乡。时作者居北京。
5、故国:指故乡。
6、“明月”句:借用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句。
7、“空山”句:借用李白“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之句。
5、高堂:这里指家中的父母。李白《将进酒》诗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之句。
客中过寒食已有七年,不能够祭扫在祖坟前。
儿女们都已经已长大,与故乡相隔万水千山。
明月惊飞了绕树的乌鹊,空山里声声鸣叫着杜鹃。
高堂上明镜里悲叹白发,每日里思念游子泪如涌泉。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康熙十三年(1672年)的一天。他远离家乡。外出求学。力求谋得一官半职来报答父老兄弟。但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寒食节的时候,七年时间过去了,作者还是两手空空,有感于此,作者觉得有愧于家人,从而写下此诗。
洪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防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年)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代表作《长生殿》历经10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醉酒后失足落水而死。洪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这首诗写寒食节的风俗,以及自己对家园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是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首联和颔联先从离乡七年写起,作者写自己离乡期间未曾扫墓可谓不孝。由此过渡到思亲,再从他乡思绪飞越山川回到故园。颈联虚写寒食节的景象,实则写自己未归故乡和故乡归未得的心境。同时也写出孝思之绵远,景象之深邃,长夜难眠,悲不自已,这是以景衬情。曹操诗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处“明月飞乌鹊”也有“何枝可依”的思绪愁肠。杜鹃鸟叫,民间以为“归不得也么哥哥”以至悲泣啼血,也是恨不能归乡之意。末联诗人叙说自己不尽的孝思,既有伤感,又有自责,既是安慰,又是怀念。余怀缕缕,溢于言表,直抒胸臆,点明主题。
这首诗整体上充满了愧疚自责的心情,这包括对死者祖辈不敬,对生者父亲不孝。作者本身就是以孝敬、孝顺、孝心为最高敬老标准的学者。他被迫寄居京城,却又无法施展才华,心中的悔恨无法言说。这种笔法令人产生邈远无际的联想。
这首诗主要是白描写法,明白如话,而又蕴藉情深。这在古代诗人看来,也是不易的,是值得现在写今诗和新诗的作者揣摩研究的。
中国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丁慨然《蓟门诗话》:“明月飞乌鹊,空山叫杜鹃”用典很活脱,没有滞涩难解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