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最大的盐场,在台湾岛西南沿海。沙滩广布,地势缓斜,河流注入淡水量少,季风强劲,冬半年干燥少雨,日照长,气温高,蒸发快,海水含盐量高。被人们誉为“东南盐仓”。因为台湾受季风影响,西部降水少,布袋盐场之所以分布在西南,就是因为季风影响,易于晒盐。
布袋盐场不只限于布袋镇,事实上,整个盐场区域范围跨越了嘉义县沿海东石、布袋、义竹三个乡镇。粗略的划分是从台十七线以西到海岸线,由最北的掌潭场务所,一直到南边的新塭场务所,其管理约十个生产区。现存于台17及台61号省道间的闲置盐滩地,则与好美寮生态保护区连成一面,成为鹭科鸟类和来台过冬的冬候鸟最重要的觅食场所,同时也是赏鸟的绝佳地点,镇上所有的盐田皆为台盐所有,更曾是全台最大的盐场,昔日沿台17号省道南行,两旁尽是盐田风光,一畦畦整齐的白色盐池,泛着熠熠光影,一座座雪白的盐山,仿佛如平地窜起的小雪山,形成特殊的产业景观。
台湾西南海岸因沙岸平直、沙滩广布、地势缓斜、河流注入淡水量少、季风强劲,冬半年干燥少雨、日照长、气温高、蒸发快、海水含盐量高。自古以来即是绝佳的盐场。布袋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晒盐历史悠久,布袋晒盐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清乾隆年间,至今已逾二百年。布袋在清乾隆时开始开辟盐田,到了清道光三年的富盐商吴尚新更开辟了盐埕百甲,奠定布袋晒盐业的基础;到了日据时期,布袋的盐场更为成熟,并使得当时的布袋港成为重要的盐运港口,将布袋的盐销往中国大陆及日本。白花花的盐田,曾经具有“白金”级的产业地位。和其他地区的盐田一样,盐工几乎已经被机械化晒盐所取代,布袋的盐业因此式微,偌大的盐埕上已看不到晒盐、采盐的景象,而穿梭在盐埕中的小火车,也早已功成身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