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CS的计算机先驱奖(Computer Pioneer Award)设立于1980年。兼顾了理论与实践,设计与工程实现,硬件与软件,系统与部件。计算机先驱奖打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限制,一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家获得了表彰。
IEEE—CS的计算机先驱奖(Computer Pioneer Award)设立于1980年。如果把ENIAC的诞生当做计算机历史的起点,到1980年时,它已走过了36年的历史,可谓“人到中年”。36年间,计算机本身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化,性能的提高以若干个数量级计。大、中、小、巨、微各个档次的计算机百花齐放,在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推动着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把人类由原子能时代带人了信息时代。人们当然不会忘记,在这一巨大的、前所未有的科技成果背后,是无数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奉献的智慧、创造才能和辛勤努力,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作出的关键性贡献。IEEE—CS为此作出决定,建立计算机先驱奖以奖励这些理应赢得人们尊敬的学者和工程师。同其他奖项一样,计算机先驱奖当然也有严格的评审条件和程序,但与众不同的是,这个奖项规定获奖者的成果必须是在15年以前完成的。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获奖者的成果确实已经得到时间的考验,不会引起分歧;另一方面又保证了这个奖的得主是名副其实的“先驱”,是走在历史前面的人。此外,根据从1980年设奖到2000年这20届(其中1983年空缺)共108名获奖者的情况分析看,笔者认为这个奖还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兼顾了理论与实践,设计与工程实现,硬件与软件,系统与部件。获奖者中既有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研究并获得重大突破的学者,如哈明码和霍夫曼码的发明人理查德·哈明(Richard W.Hamming)和戴维·霍夫曼(DavidA.Huffman)。公认为计算机科学大师的狄克斯特拉(Edsgar W.Dijkstra)和霍尔(C.A.R.Hoare),等等,也有在开发计算机过程中敢于创新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如ENIAC的发明人莫奇利(John W.Mauchly)和埃克特(J.Presper Eckert),巨型机之父克雷(S.R.Cray),小型机之父贝尔(C.Gordon Bell),个人计算机的先行者克拉克(W.A.Clark),等等;既有在硬件上取得重大技术创新从而促进了计算机更新换代的科学家,如发明了半导体平面处理技术的霍厄尼(Jean A.Hoerni),发明集成电路的诺伊斯(R.N.Noyce)和基尔比(J.S.Kilby),等等,又有在软件和程序设计语言开发上建功立业,使计算机愈来愈易用、愈“友好”,从而促使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的天才软件好手,如C和UNIX的发明人里奇(D.M.Ritchie)和汤普森(K.L.Thompson),计算机图形学之父萨瑟兰(I.Sutherland),人机交互技术的功臣恩格尔巴特(D.C.Engelbart),等等;既有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上有大手笔、大创意的科学巨人,如IBM/360之父布鲁克斯(F.P.Brooks)和伊万斯(B.O.Evans)等,也有主要在“外围"35作,但在I/O设备上的业绩同样值得称颂的人,如高速磁带机的发明人威登海姆(J.A.Weidenhammer),磁盘存储系统RAMAC的研制者约翰逊(R.B.Johnson),等等,因为他们的成果为计算机应对“信息爆炸”创造了前提……“计算机”,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实际上蕴含着一个学科,一个产业,一个系统,涉及着各个方面的问题与专业,彼此互相依存、依靠,相互促进。它的发展是诸多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计算机先驱奖兼顾了上述各个方面,是客观、公正、合理的。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奖项虽然没有高额奖金,只向获奖者授以铜质奖章和证书(必要时,IEEE—CS向获奖者及其配偶提供参加颁奖仪式的往返旅费),却成为计算机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受到普遍的重视和关注。
第二,计算机先驱奖打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限制,一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家获得了表彰。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国际学术组织被西方国家人士所操纵和控制,反映在评奖上,原所谓“东方集团”的科学家很难获奖,造成事实上的不平衡。这一现象在计算机先驱奖早期也是存在的。但是IEEE—CS的决策者较早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以极大的决心和魄力纠正这一偏向,在1995年启动了一个对苏联和东欧地区的计算机发展历史进行调查、研究的计划,在此基础上临时修改了计算机先驱奖的评奖条例,在1996年一次评选出了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15名计算机先驱奖获得者(评奖条例规定除首届外每年最多有4名获奖者,但这一规定以前也经常被违反)。2000年又有2名白俄罗斯科学家人围。这样,“科学无国界”这一原则在计算机先驱奖评奖中获得了较好体现,进一步突显了它的客观性、公正性。当然,同其他评奖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样,计算机先驱奖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缺憾,比如,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家至今无人获奖(只有一名美籍华裔学者杰弗里·朱于1981年获此殊荣),包括许多杰出的海外华人计算机学者如王安、王浩、傅京荪等也都榜上无名,这是不能不令人们感到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