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是北京故宫中一座清代皇家藏书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渊阁建成,用于专贮《四库全书》。文渊阁坐北面南,在建筑规制、建筑功能和理念上,都仿效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文渊阁建筑装饰和油漆彩画以冷色为主,其建筑结构反映了清代宫廷建筑在工程设计和建造艺术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对于研究中国清代藏书文化和建筑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1.旺季(4月1日~10月31日):08:30~17:00;停止售票时间:16:00;停止入场时间:16:10。
2.淡季(11月1日~3月31日):08:30~16:30;停止售票时间:15:30;停止入场时间:15:40。
除法定节假日和暑期(7月1日~8月31日)外,全年实行周一下午闭馆的措施。每周一开馆时间为08:30~12:00,停止售票时间为11:00,停止检票时间为11:10,闭馆时间为12:00。
由于阁内空间有限,基于对文物保护和观众安全的考虑,游客不能进入室内,可以在殿外参观。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0.00元(故宫套票);淡季(11月1日~3月31日):40.00元(故宫套票)。
午门:故宫博物院的南门,自2011年7月2日始只作为观众参观入口。
天安门东停靠的车辆:1、120、2、52、82、夜1、观光1线、观光2线公共汽车和1号地铁线。
天安门西停靠的车辆:1、5、52、夜1、观光1线、观光2线公共汽车和1号地铁线。
文渊阁坐北面南,在建筑规制、建筑功能和理念上,都仿效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但实际情形却多有异同之处。天一阁上下两层,文渊阁则采取“明二暗三”的建造方式,即外观看上去重檐两层,实际上却利用上层楼板之下的腰部空间暗中多造一夹层,全阁共有上、中、下三层。文渊阁面宽33米,进深14米,面阔6间,西尽间设楼梯连通上下。两山墙青砖砌筑直至屋顶,简洁素雅。黑色琉璃瓦顶,绿色琉璃瓦剪边,喻意黑色主水,以水压火,以保藏书楼的安全。阁的前廊设回纹栏杆,檐下倒挂楣子,加之绿色檐柱,苏式彩画,具有园林建筑风格。阁前凿一方池,引金水河水流入,池上架一石桥,石桥和池子四周栏板都雕有水生动物图案。阁后湖石堆砌成山,势如屏障,其间植以松柏。阁的东侧建有一座碑亭,盔顶黄琉璃瓦,造型独特。亭内立石碑一通,正面镌刻有乾隆皇帝撰写的《文渊阁记》,背面刻有文渊阁赐宴御制诗。
文渊阁建筑装饰和油漆彩画以冷色为主,陈设布置复原乾隆时期状态。一层在中间设皇帝宝座,为讲经筵之处。二层中三间与一层相通,周围设楼板,置书架。二层为暗层,光线极弱,只能藏书。三层除西尽间为楼梯间外,其它五间通连,每间依前后柱位列书架间隔,宽敞明亮。明间设御榻,备皇帝随时登阁览阅。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帝下诏于文华殿后规度适宜方位,创建文渊阁,用于专贮《四库全书》。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文渊阁正式动工。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渊阁建成,乾隆皇帝赐名文渊阁。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12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缮写告成,入藏文渊阁内。
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接管文渊阁藏书。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春天,日寇侵略热河,北平(现北京)地区形势危急。故宫博物院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连同所藏其它历代文物装箱南迁,运至上海。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以后,南京国民政府准备逃亡台湾,文渊阁本《四库全书》随同故宫博物院的其他文物共1680箱运往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3年04月30日,文渊阁开放,游客不能进入室内,可以在殿外参观。
1961年3月4日,包含文渊阁在内的北京故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