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生帖》尺牍,1051年,纸本,纵29.8厘米,50.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示及新记,当非陶生手,然亦可佳。笔颇精,河南公书非散卓不可为,昔尝惠两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耿子纯遂物故,殊可痛怀,人之不可期也如此。仆子直须还,草草奉意疏略。五月十一日,襄顿首。家属并安。楚掾旦夕行。
“襄:示及新记,当非陶生手,然亦可佳。笔颇精,河南公书非散卓不可为,昔尝惠两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耿子纯遂物故,殊可痛怀,人之不可期也如此。仆子直须还,草草奉意疏略。五月十一日,襄顿首。家属并安。”
(1012-1067),北宋书法家。仙游人,字君谟,号莆阳居士,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先世居仙游,后迁至莆田城南门外。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任谏官一年多,直声震于天下。尝知福州、泉州,有惠政。卒谥忠惠。工正、行、草书,也善章草。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大家”。
《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
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学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
《东坡题跋》称:“‘蔡君谟独步当世'此为至论,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就其所长而求其所短,大字为小疏也。天资既高,辅以笃学,其独步当世宜哉!”
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云:“君谟工字学,大字矩数尺,小字如毫发,笔力位置,大者不失缜密,小者不失宽绰。”而米芾《海岳名言》评其书:“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慢,多饰铅华。”
传世墨迹有《谢赐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
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
著有《茶录》《荔枝谱》,及后人所辑《蔡忠惠公集》等。
《谢赐御书诗》,亦称《自书谢表并诗》《进诗帖》,是蔡襄所书的楷书墨迹。帖内所记的内容大致是皇上钦赐蔡襄“君谟”二字,蔡襄感激万分,作诗以进献皇帝表示谢恩。
纸本,楷书,一轴表文,并书古诗一首。凡38行,每行字数不一,共320字。纵24.8厘米,横107.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式古堂书画汇考》《墨缘汇观》著录。
楚掾旦夕行《陶生帖》为草书翰札。潇洒劲逸。结体欹正大小,重轻疏密,随心所至,一气呵成。黄庭坚说:“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