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圣女贞德

戏剧作品《圣女贞德》,是英国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所创作的一部悲剧,描写法国青年女爱国者贞德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领导农民反抗英军被俘牺牲的故事。本剧被公认为是萧伯纳的最佳剧作之一,是“诗人创作的艺术最高峰”(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首演后大获成功,成为了欧美舞台上时常出现的历史名剧,并且拍成电影。
目录
圣女贞德介绍

基本介绍

《圣女贞德》(1923)是英国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描写法国青年女爱国者贞德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领导农民反抗英军被俘牺牲的一部悲剧,共分为六场历史剧,并附有尾声。前三幕写贞德获得统治者授权,抵抗英军的经历,第四幕写英法勾结,欲陷害贞德,第五幕写贞德为查理七世加冕后,欲一鼓作气,将英国侵略者赶出法国,而国王和大臣们则安于一时的和平,反对贞德的想法。第六幕写贞德被捕,受审,牺牲。最后的尾声写贞德被平反、封圣,所有罪人都受到审判。

角色介绍

贞德

贞德是《圣女贞德》中的主人公。她十七、八岁,是一个体格健壮的农村姑娘。她出身于“没有社会地位”的家庭。父亲连乡绅都够不上,至多只是一个小农场主。贞德在农村长大,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在大主教指责她既骄傲又不顺从时,她辩解说自己是一个可怜的女孩子,无知得连一和二都分不清。当时法国遭到英国的侵略,贞德对此虽讲不出高深的道理,但她本能地认识到这是不合理的。理由是“上帝创造了英国人和我们都一样。上帝也给了他们国土和语言。他们进犯我们的国土,’这不是上帝的意志”。所以,英国人是不对的夕是非正义的。贞德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认识,她才始终拥有着一个强烈的愿望:当兵,将英国人赶出去。贞德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要实现的当兵的愿望,离她作为一个农家女的这一现实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她第一件要争取的事是穿上军装。所以,她只身来到沃库洛尔城堡,找罗伯特·德。波德利尔上尉,几经周折,终于以她坚定的信仰与神奇的力量打动了缺乏主见的罗伯特上尉,如愿地穿上了军装夕并被他委派去希农见皇太子,一见皇太子是她实现赶走英国人的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因为要赶走浸略者,法国必须有个代表法国的强有力的王权,作为民族的凝聚力与民族利益的体现者。当时皇太子查尔斯还没有加冕,他被宫廷大臣与主教等操纵。况且他生性怯懦、贪图安逸与享受,因此,贞德所面临的是一个比穿军装棘手得多的难题,查尔斯和罗伯特上尉相比,是一个令人头疼得多的扶不起来的人物。但贞德毫不气馁,她一往直前,再次凭借她的见解与口才乡`尤其是她身上的那种令人难以杭拒的影响力,鼓起了软弱的查尔斯的勇气,终于使他振作起来,他同意让贞德为他在兰斯大教堂举行加冕典礼。贞德克服了两大障碍后,直接来到了战场,与法军指挥官杜努瓦一同作战,连连告捷,收复了法国的大片失地—奥尔良、雅尔贡、默恩、博让西等,贞德的行为,无疑是一种英雄行为,是符合国家与民族利益的行为。贞德完全可以走上一条通向民族英雄的光辉道路。然而,贞德既没有作为民族英雄而成功,也没有作为民族英雄而死于英军的战刀下,却是以“异端分子”的罪名被烧死在法国的土地上。

这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国当时没有建立起强大的王权与中央集权国家。欧洲当时还停留在公国林立的田史阶段,英、法等国都处于割据分裂状况。我们从剧中清楚地看到法国王室已被架空,皇太子不仅无权无钱,而且还负债累累。当贞德向罗伯特上尉讲“法语”、“英语”这些概念来表示“法语地区”、’“英语地区”以代表整个法国、整个英国时,(因为英、法都处于割据状况)罗伯特说,“士兵是他们封建主的臣民……与讲语言有什么关系。”这里就体现出了人们只对割据的封建领主、公国的公爵尽义务,而看不到整个民族的利益,这正是贞德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首要标准的原则与信仰所遇到的最大障碍,贞德的悲剧就是这种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一要求在当时不能实现的矛盾。因为她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首位,这极大地触犯了各封建主贵族的利益,也触犯了地方教会的利益,尤其她的首先要服从上帝而不是教会的思想,也使他为所有的教会人士所不容。而在中世纪,教会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封建割剧势力也普遍而强大,而贞德想扶持的王室又是那么空虚、皇太子软弱无能,因此,孤立的贞德注定不可能走上民族英雄的光辉之旅。因为她面对的敌人不只是强大的英国军队,还有比强大的英军更强大得多的教会与地方贵族,既包括英国的,也包括法国的。

贞德可以战胜战场上的敌人,却不可能战胜她所从属的宗教统治机构与世俗统治机构所组成的这张无形的而又是无所不在的网,她注定只能沦为一种政治栖牲品。仗还没有打完,当然他们根本忧不会允许她打完,甚至连法国的首都巴黎还没有解救出来,贞德就被这张网网住,拖回到宗教法庭上。更为可悲的是,贞德是法国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具体而直接的体现者,是王宽利益的代表,而法国王室,教界与军界却都拒绝救她,贞德为法国而战,法国却不需要也不支持她。她为国家与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然而没有人出来保护她免遭教会与贵族的伤害。贞德,这个少女,如同不受任何保护的羊羔。教会与贵族勾结起来烧死她,.徙直象捻死一只跳蚤那样不马关吹灰之力。

贞德是孤独的,然而她的力量正来自这种孤独。她孤独地站在历史的最前面,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她超然于现实的物质利益、’现实的伪利之外,超越了历史的局限性与阶级利益的局限性,她是神圣的,也是永恒的。

科雄

科雄是大主教,是宗教界的代表人物。他一共出场三次。第一次是在第四场,他整场都在与贵族沃里克策划如何置贞德于死地,并且露出了他的狐狸尾巴:透露了他不能容忍贞德的根本原因。第六场,科雄作为重要人物参加了对贞德的直接审讯,并将其开除出教会,致使贞德被烧死。在“跋”部分,科雄再次出场。贞德此时已被平反,科雄说自己被刨了坟,并被开除教籍,并认为对他的惩罚是不公正的,而自己是公正的。

科雄身上表现出大主教的本色,即很有文化修养,他与贵族沃里克、随军牧师包括宗教法庭上的一些教会人士相比,都显得智慧过人。他具有丰富的宗教知识,对有关基督教的一切都颇为精通,从表面上看他也确实不愧为一个真正的大主教,常常强调宗教的神圣,宗教信仰高于世俗的欲念。然而与此同时,他又是一种世俗权力的化身。因为教会在当时不再是纯悴的宗教机构,已经世俗化为权力机构。所以,一开始贵族沃里克就勾结教会,勾结科雄谋划如何处死贞德、贞德最后被教会与贵族联合起来烧死,宗教法庭的审间官也承认无辜的贞德是在“教会和法律两大势力的强压下垮掉”的。这一宗教机构的政治化就使教会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大主教也就不再纯粹是宗教人士,精神导师,而成了世俗社会中争权夺利的巨头。因此,教会与主教部同时具有了双重职能。

教会既是一种宗教的机构,也是一种权力机构,大主教既是精神导师,还是世俗权力的化身。这两种职能对于宗教与教会人士来说,是无法兼备的。这种水火不相容的东西都在主教身上效容。背道而驰的东西要在主教身上同时并存,就只能走一条兼容并蓄的途径,那就是虚伪。这是科堆以及诸多宗教人士宗教法庭上的起诉人、主审官以及兰斯大教堂的主教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在科雄夸上,文化修养与渊博的学识带给他的智慧已不纯粹表现为一种智慧,而表现为一种奸诈与老奸巨滑。他时常表现出他的清高、公正,时常鄙视贵族沃里克的赤裸裸的残酷,他们因此分歧而互相充满敌意。他骂沃里克是“恶棍”,审问官也附和说所有的世俗权力都把人变成恶棍,以示他们宗教人士的仁慈与圣洁。科雄曾与沃里克一起阴谋策划,要烧死贞德。科雄要烧死贞德的决心一点也不亚于沃里克。可一旦沃里克说出科堆的立场时,他又表白自己“决不这样想”,又打起教会旗帜作幌子,宣称“教会的正义是不受人愚弄的,”“教会不听命于任何政治需要。然而,事实上教会早已失去了它原本的圣洁。正是科雄本人将贞德送上了火堆。他表而上戴着教会“仁慈”’的面具,骨子里却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残酷;表面上他装出宗教的宽宏大量与拯救灵魂的耐心,而实质上气景狭窄,决不能容忍一个天真的小姑娘的真理的语言。

沃里克

沃里克是一个贵族形象,代表着与教会相反的世俗势力。他是一种地方贵族政治势力的化身。从而与教会形成强烈对照:教会的残酷披着“仁慈”的外衣,戴着“拯救”的面具,而沃里克则直接地,赤裸裸地要杀死贞德。是他出重金暴赏捉拿贞德,她买下贞德后,又将她交给教会,让教会以异教徒判处负德火刑。如果说科雄的主要特征是虚伪,沃里克则表现为庸俗而残酷。他目光短浅,只看到贵族的利益。他对英军战事上的失利并没有什么不安,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并不会危及他的贵族地位,他的不安来自贞德服从国家利益削弱贵族的思想。他担心贞德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深入人心的话,他作为割剧贵族享有的至高无上的实权将遭到致命的打击。因为“一个人不能有两个主人。如果这种为国家的时髦话迷住了他们,那么,再见吧,封建主的权威,再见吧,教会的无上权力”。可见,沃里克已看到了教会与贵族在这一点上有着一致的利益。所以,他对烧死贞德很有信心和把握,因此,他劝随军牧师安静些,并表示时机成熟了我们就会烧死那个女巫的。

在宗教法庭审讯贞德,这一幕第一个登场的却是世俗的贵族沃里克。他到此的目的是催逼教会迅速了结贞德案件。他直接了当地说“她的死是一种政治需要,很遗憾连我也改变不了这一状况”。判决刚一宣布,沃里克又出现了,他正赶上随军牧师发疯的场面,可他丝毫没有心软。他一下子把随军牧师拽起来说“好啦,好啦,伙计。打起精神来。全城的人都会议论你的”他显得颇为恼怒地将随军牧师推到坐椅上并说“如果你没有胆量看这种事,为什么不像我一样躲开不看呢?”他手下的一个士兵用两根木棍缠了一个十字架给火堆上的贞德。对此,他只是骂了一句“这个笨蛋”。可见,不论是随同他的牧师疯了,还是他手下的士兵冒生命危险献十字架的壮举,还是拉德韦努“也许刚刚开始”的意味深长的预言。可以说,任何人、任何奇特的事,都不会引起他丝毫的情感波澜。他不会因此而产生任何惊奇和恻隐之心,这是一架官僚机器,绝无人性,只有冷漠与残酷。在贞德被昭雪宣布为圣女后,沃里克向贞德表示“最大的歉意”。此处,似乎表现了他的一点真诚、懊悔,可很快我们就发现他的致歉不过是一种政客的应酬,而没有丝毫真情实感,因为他永远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而只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他说“当他们尊你为圣人的时候,环绕你头上的光晕应该归功于我”。当贞德表示要复活来到他们中间时,他说“我们真诚地懊悔那桩小小的过失。但是,政治需要尽管有时是错误的,却仍然是绝对必要的”。可见,他根本没有“真诚”。所谓“真诚地”怎么样,不过只是政客使用的一种应酬术语罢了。科雄是“仁慈”地残酷,而沃里克则是赤裸裸地残酷。如果说科雄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层次高雅的话,那么,沃里克则没有涵养,显得平庸而粗俗。

内容介绍

《圣女贞德》是萧伯纳著名剧作,贞德是十五世纪法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在20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爆发战争法国不敌英国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这时贞德向法国政府申请加入到保卫国家的队伍中,这个18岁的农村姑娘的要求并未得到政府当局的理睬,甚至遭到了无情的嘲讽,法国不可能依靠一支由女性带领的军队将英军逐出国境。在贞德的爱国行为被视为发疯行为时,罗伯特·德·鲍德里考特上尉同意了贞德的要求,这位法国军事上尉认为法军的败退需要有其他方式来逆转,他坚信贞德可以为法军带来一阵西风,并协助法军打败英军取得前线胜利。于是,贞德成为一支军队的首领,他们带着武器赶赴前线与法国士兵并肩作战,身为圣卡瑟琳忠诚信徒的贞德坚信她的加入能帮助法军击退英军,果然贞德的出现为法军创造了胜利奇迹,法军成功驱逐了英军的入侵。贞德在军事上的胜利使其一度成为法国人人敬仰的对象,被法国人尊称为“圣女”,但她的军事能力也被英国政府当局所忌惮,于是英国人联合法国天主教科雄一同诬陷贞德。最终,贞德被法国人出卖,英国人将她囚禁并以女巫的罪名将她残忍地烧死。

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

贞德(即冉·达克,1412一1431)是法国一个农村牧羊姑娘,生活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一1453)期间。当时,法国半壁河被英国军队侵占,濒临亡国的危险。贞德,为强烈的爱国热情所激励,自称奉上天之命拯救法国。她冲破重重障碍,面见法国太子,被委以军队指挥之权。战斗中她身先士卒,鼓舞斗志,一战而解奥尔良之围,军心大振。在她率领下,短短数月,连克重镇,大挫英国侵略军的锐气,挽救了法国危亡的局势。接着,贞德扶持法国太子在里姆斯大教堂加冕登基,是为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巩固了法国的国家主权。在胜利的形势下,本可一举攻克被英军占领的巴黎。但在此关键时刻,法国封建统治者嫉贤妒能,对贞德排斥阻挠。她在支援康边时作战失利,为内奸所俘,由英军以重金买去,交给宗教裁判所,诬以犯有“异端、巫术、妖法之罪”,将她烧死在卢昂广场。

贞德虽死,在她的爱国精神鼓舞之下,法国军队终将英国打败,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结束。1456年,法国为贞德恢复名誉。而罗马天主教会在贞德被焚死的四百年之后,于1920年才追认她为“圣女”。

写作历程

萧伯纳的《圣女贞德》写于1923年。这时,萧伯纳年近七十,已经写过许许多多名闻世界的剧作。有的评论者认为他业已到了创作事业的尽头。他的一个朋友读了一部贞德传,觉得根据这些资料大可编成戏剧,就把这部传记拿给萧伯纳。但萧伯纳并未重视。萧伯纳夫人(夏洛特·肖)却留下一个心眼。她在家中凡是萧伯纳常去的房间里都放一本关于贞德的书。这样,在一段时间之内,萧伯纳就自自然然看起了关于贞德的材料。一天,他终于构思成熟,把剧本写了出来——这就是《圣女贞德》。

作者介绍

萧伯纳,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萧伯纳的戏剧最突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政治斗争,敢于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思想感情交锋来表现性格冲突和主思想。他最著名的剧作有:《窈窕淑女》、《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真相毕露》等。

鉴赏评价

主题

在《圣女贞德》中,萧伯纳强调了人民的力量。人民护送贞德从香槟地区到希农去见太子:“一个天使,她跟着六个人经过香槟地区,那里是什么都有的,勃艮地人,英国人,逃兵,强盗,还有别的什么,只有上帝知道,可是他们除了乡下入以外,一个人也没有遇见”(第二幕)。贞德热爱自由的生命,不愿意为了活着而放弃自由,对她来说,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

在《圣女贞德》中,萧伯纳站在现实主义的文学视角上进行创作,以理性思维来塑造贞德的英雄形象并叙述她的英雄事迹。为了能让贞德的形象更加客观、真实,拉近其与观众的距离,于是萧伯纳在遵循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来重新塑造贞德这一人物形象,最初的贞德完全是以一个普通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贞德只是一个平凡的姑娘,原本过着普通却祥和的生活,这时的她并没有表现出与其他女性的不同。但当国家危难之时,强烈的爱国精神让贞德勇敢地想要承担起保卫国家的重任,在民族独立斗争中贞德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能力,她所带领的军队为法国战争胜利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于是,贞德的形象在经历过战争的考验之后上升到了民族女英雄的高度,在《圣女贞德》的创作中萧伯纳还原了历史上一个真实的贞德,贞德的形象并没有被过多地神化,而其形象蜕变是时势造就的结果,她只是一个为国家奋斗的民族女英雄,而非女巫或圣女。

然而,法国皇太子查尔斯、大臣特雷姆伊,红衣主教,以及军界首脑杜努瓦。应该说法国的各类巨头的利益与强大的君主国的利益是一致的,正如贞德所说的“我为查尔斯加冕,使他成为真正的国王,而他又把荣誉给了他们”。应该说贞德为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而奋斗,也是直接给他们带来利益的。然而令贞德困惑的是“为什么这些朝臣、骑士和教士都恨我呢?”杜努瓦指出个中原因在于,贞德是对他们平庸无能的最大嘲讽,“使那伙蠢人暴露了真相”。贞德的聪明、能干、战无不胜尤其当他们劝告贞德,而贞德不听劝告时,他们就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因而极力排挤贞德。面对贞德将要落入沃里克之手,即将被关押,被烧死的悲剧,他们无一人出面阻止。查尔斯代表王室表示无钱救她;大主教表示“你把你个人的判断力置于精神指导者的教诲之上,教会将声明与你没有任何关系,让你和你的自以为是在一起。”杜努瓦代表军队表示“我也不会冒险去救她”。大主教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人和你站在一起,绝对没有人和你站在一起”。当贞德最后落入沃里克手中,一直到烧死,长达几个月的时间,他们果真无一人动一个手指头去救贞德,尽管他们都曾从贞德那里获益。这是一群没有使命感、责任感与道义感的人。他们所需要的只是虚荣心的满足。他们生活得非常消极与懒惰。因而他们不断为贞德的积极奋斗设置障碍。当贞德要进一步收复失地,攻进巴黎时,他们无人支持,都寄希望与英国达成妥协。寄希望于协议,他们的消极与懒散的生活习惯,使他们不能接受贞德的积极奋斗。尽管他们从贞德的积极奋斗中得益,但他们更愿意过自己习惯了的闲散安乐的生活。空虚、无聊是他们的生活内容,他们不愿接受贞德带来的充实与进取,而贞德执意要进取时,他们就以“后果自负”,而不使自己承担任何责任与义务。

贞德的故事发生在距今四百多年前的法国。在剧本的对话里,机智的议论、巧妙的隽语时时出现、幽默与讽刺本是作者的拿手好戏。“他把大人先生圣贤豪杰都剥掉了衣装,赤裸裸的搬上舞台。”(瞿秋白语)在这个戏里,那卑琐而狡桧,“望之不似人君”的法国国王查理七世,那勾结外敌、陷害无辜而又道貌岸然的法国主教古雄,还有英国绅士的两个典型—那老谋深算、阴狠毒辣的军人政客瓦雷克公爵和顽固透顶的大国沙文主义者、虐待狂司托千巴牧师,这些统治阶级的人物都被撕破假面,活生生地展现在舞台上,与贞德那种纯洁、健康、明朗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的爱憎一目了然。

萧伯纳把那种推动贞德去建立英雄业绩的力量称为奇迹般的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虽然不是超自然的,却是一种超越逻辑或理性范畴的超个人的力量。这样,他就把他所倡导的“生命力”或人类进化的要求或意志和神学家所谓的“上帝的意志”等同起来。在萧伯纳的心目中,贞德遭受的苦难是神圣的,其所以神圣,不是因为这是一个赎罪的过程,而是因为这是贞德为推动人类进步的斗争所付出的代价。贞德对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所提出的解释是:“我首先听到声音,然后找到了理由。”这个“声音”也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生命力”。

在《圣女贞德》中,萧伯纳超越了历史的和政治的主题,提出了人类怎样对待天才和圣贤的问题。在萧伯纳的笔下,人类既不要天才,也不要圣贤。人们把彼此之间的仇恨发泄在伟大的人物身上。贞德按照“上帝的旨意”,即萧伯纳倡导的“生命力”行事。她为了保卫祖国,无私无畏,英勇地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然而人类社会在十五世纪的主要统治机构封建政权和天主教会,却互相勾结,以强烈的仇恨,把一位作为善良、纯洁和真理的象征的民族英雄置于死地。在人类进化到成熟期以前,也就是说,在人类建立起一个以圣贤和英雄组成的社会以前,人们将会继续杀害他们的圣贤和英雄。尽管人们后来给贞德戴上了圣者的桂冠,但这种行为并不能保证他们今后不会再迫害天才和圣贤。贞德的鬼魂在全剧的尾声里最后说:“创造这个美丽的大地的上帝啊,大地要到什么时候才肯欣然迎接你的圣贤呢?要多么长的时间,上帝啊,要多么长的时间?”

手法

萧伯纳爱使用他那种似是而非似或非而是的反话(Paradoxes),有时候简直会把人弄糊涂。譬如,在这个戏里。他有时候似乎想说:对贞德的审讯还是比较公正的,她之被处火刑也不算特别残酷。这种说法引起不少人反驳。他的传记作者、老朋友厄尔文就引证了研究贞德的学者的结论来反驳他。不过,以萧伯纳的卓识,不会看不出贞德是冤枉受害者,否则,他何必写这个戏?其实,细读此剧的《前言》,可以看出,肖翁之意无非是说: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对待贞德,并不比后世资产阶级政脚对待政治异己更不公正,而宗教法庭将贞德处以火刑,也不比后世资产阶级法庭在处死政治犯的方式上更为残酷。一换句话说,封建统治者和资产阶级统治者在迫害异端方面是一丘之貉。萧伯纳由于憎恨资产阶级上流绅士,说出了一句愤世嫉俗之言。

萧伯纳在这部历史悲剧里大量使用着他擅长的喜剧手法,包括着古今杂揉的夸张写法。髻如说,作者在《前言》中就明白承认,剧中的历史人物,除了对于贞德的描写有文献可征之外,对于其他人物他并不比莎士比亚对于麦克白斯之类了解得更多,因此只好根据剧情以意为之了。这么一来,剧中对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有些描绘,恐怕在不知不觉中也就揉进了作者对于近代欧洲政治舞台上(包括大英帝国)种种人物的观察,他们在实际上成了一些相当“现代化”了的历史人物。

历史剧《圣女贞德》按照剧情的发展分为六场和一个尾声,结构非常紧凑。第一、二、三场描述贞德女扮男装,率领法军击退入侵的英军,取得保卫祖国的重大胜利,使法国王太子登极为查尔斯七世。这三场戏可以说是一出传奇剧。第四、五、六场描述英、法两国的封建贵族和天主教神父密谋逮捕贞德,进行审讯,以女巫罪处以极刑的经过,把剧情引向第六场的全剧高潮。这三场戏可以说是一出悲剧。尾声描述法国查尔斯七世在梦幻中和贞德的鬼魂会晤,那些置贞德于死地的封建贵族和天主教神父以及士兵和刽子手都相继出现,对圣女贞德虔诚膜拜,并忏悔自己所犯的罪行。尾声一场可以说是一出喜剧。有些西方评论家认为这个尾声是“画蛇添足”,事实上这个尾声是完全必要的。萧伯纳写这个尾声的目的是要着重表明:虽然贞德死于英、法政教敌人之手,但她的失败实际上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因为她不但献身于保家卫国的事业,使法国获得解放,而且也因为她的先进思想的光辉多少世纪以来照耀着人类前进的道路。

影响

《圣女贞德》于1923年12月在纽约首次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连演78场,此后在美国还有三次演出热潮。在伦敦的首次演出是在1924年3月,得到更大成功,连演24场;此后至少出现七次演出热潮。接着,在柏林、维也纳、巴黎上演,也都获得成功。从此,这个戏就成了欧美舞台上时常出现的历史名剧,并且拍成电影。

《圣女贞德》被公认为是萧伯纳的最佳剧作之一,是“诗人创作的艺术最高峰”(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在萧伯纳之前,也有不少作家如莎士比亚、伏尔泰、席勒、马克·吐温写过以贞德为题材的作品。但他们在叙述贞德的事迹时,总是着重描绘浪漫的感情,强调超自然和神秘的一面。而符合历史史实的剧作只有萧伯纳的《圣女贞德》。在萧伯纳的笔下,贞德就是贞德,她既有谋略,聪明、勇敢,又天真、鲁莽、固执,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在这部剧作中,萧伯纳热情地讴歌了以贞德为代表的正义的力量;讽刺了国王贵族的胆小、懦弱、无能;以及教会的自私、虚伪。这部剧作给刚刚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国人民尤其是法国人民带来希望。萧伯纳也“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圣女贞德相关榜单
萧伯纳十大戏剧代表作 萧伯纳最出名的作品 萧伯纳著名剧作盘点
萧伯纳十大代表作品名单如下:圣女贞德、巴巴拉少校、卖花女、华伦夫人的职业、伤心之家、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萧翁谈乐、瓦格纳寓言、苹果车、易卜生主义的精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必看的西方传统戏剧 西方戏剧名篇有哪些 西方经典戏剧推荐
十大西方经典戏剧作品名单如下: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哈姆雷特》、伪君子、八面埋伏、一仆二主(话剧)、圣女贞德、熙德、阴谋与爱情,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中国十大戏曲 最为著名的戏曲种类 京剧榜上有名
中国十大戏曲名单如下: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昆曲、曲剧、越调、吕剧、沪剧,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著名地方戏曲 民间戏曲十大种类 好听好看的地方戏
中国十大著名地方戏曲名单如下: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川剧、昆曲、粤剧、吕剧、秦腔、沪剧,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著名戏剧 中国戏剧中的代表作 霸王别姬梁祝上榜
中国十大著名戏剧名单如下:《雷雨》、《霸王别姬》、《白蛇传》、《茶馆》、《梁山伯与祝英台》、《贵妃醉酒》、《牡丹亭》、《蝶》、《西厢记》、《白毛女》,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古典四大名剧是哪四个 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中国著名四大戏剧
中国四大古典戏剧名单如下:《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元曲四大悲剧盘点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悲剧 《窦娥冤》名列榜首
元曲四大悲剧盘点名单如下:《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 世界最为著名的四大喜剧 你知道是哪些吗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盘点名单如下:《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分别是什么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名单如下:《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公认最成功的10部广播剧 最火的广播剧排行 口碑好的广播剧推荐
十大必听广播剧名单如下:魔道祖师、神棍下山记、龙图案卷集、撒野、三体、将进酒(小说)、默读、偷偷藏不住、伪装学渣、刑警重案队,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世界十大戏剧作品 世界经典戏剧全集 世界著名戏剧盘点
世界十大著名戏剧名单如下:莎恭达罗、普罗米修斯、麦克白、熙德、一仆二主、悭吝人、阴谋与爱情、等待戈多、玩偶之家、钦差大臣,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尤金奥尼尔十大著名剧作 尤金·奥尼尔戏剧代表作有哪些
尤金·奥尼尔十大代表作品名单如下:长夜漫漫路迢迢、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奇妙的插曲、毛猿、琼斯皇、安娜·克利斯蒂、一只狗的遗嘱、悲悼三部曲、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田纳西威廉斯十大著名剧作 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代表作盘点
田纳西·威廉斯十大代表作品名单如下:欲望号街车(剧本)、玻璃动物园、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玫瑰纹身、鬣蜥之夜、夏日痴魂、甜蜜的青春鸟、罗马之春、夏与烟、开罗!上海!孟买!,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阿瑟米勒十大著名剧作 阿瑟米勒戏剧代表作 阿瑟米勒作品大全
阿瑟·米勒十大代表作品名单如下:都是我的儿子、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代价、桥头眺望、堕落之后、阿瑟·米勒自传、美国时钟、阿瑟·米勒手记、《存在》,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萧伯纳十大戏剧代表作 萧伯纳最出名的作品 萧伯纳著名剧作盘点
萧伯纳十大代表作品名单如下:圣女贞德、巴巴拉少校、卖花女、华伦夫人的职业、伤心之家、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萧翁谈乐、瓦格纳寓言、苹果车、易卜生主义的精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席勒十大经典名作 席勒著名剧作有哪些 席勒诗歌代表作盘点
席勒十大代表作品名单如下:《欢乐颂》、阴谋与爱情、审美教育书简、威廉·退尔、唐·卡洛斯、强盗、三十年战争史、招魂唤鬼者、华伦斯坦三部曲、图兰朵,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歌德十大经典名作 歌德主要作品有哪些 歌德戏剧代表作盘点
歌德十大代表作品名单如下:《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威廉·迈斯特、铁手骑士、迷娘曲、亲和力、在陶里斯的伊菲革涅亚、哀格蒙特、植物变形记、歌德自传,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戏剧
  • 戏曲
  • 剧作家作品
  • 戏剧演员
  • 戏剧导演
  • 戏剧奖
  • 话剧
  • 歌剧
  • 舞剧
  • 音乐剧
  • 舞台剧
  • 舞蹈
  • 戏法/魔术
  • 杂技
  • 相声
  • 艺术作品
  • 艺术表演
  • 戏剧演员作品
  • 京剧
  • 沪剧
  • 曲剧
  • 热门文章
  • 昆曲十大经典曲目
  • 闽剧十大经典剧目
  • 沪剧十大经典曲目
  • 赣剧十大经典剧目
  • 川剧十大经典剧目
  • 十大粤剧名曲
  • 锡剧十大经典剧目
  • 河北梆子十大经典剧目
  • 世界十大著名戏剧
  • 秦腔十大经典剧目
  • 淮剧十大经典剧目
  • 十大必听广播剧
  • 徽剧十大经典剧目
  • 十大西方经典戏剧作品
  • 南词戏十大经典剧目
  • 热门词条
  • 1
    黄梅戏
  • 2
    《帝女花》
  • 3
    巴山秀才
  • 4
    《雷雨》
  • 5
    群鬼
  • 6
    瑶妃传奇
  • 7
    情探
  • 8
    文龙与肖尼
  • 9
    桃花扇(昆剧)
  • 10
    秋江
  • 11
    长生殿
  • 12
    兰花赋
  • 13
    乔子口
  • 14
    牙痕记
  • 15
    卷席筒
  • 16
    西楼错梦
  • 17
    《欲望号街车》
  • 18
    小山东到上海
  • 19
    顾家姆妈
  • 20
    老来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