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状耳盘菌夏秋季在桦木等阔叶树腐木上成丛或成簇生长一起,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陕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叶状耳盘菌子囊盘小,黑色,呈浅盘状或浅杯状,由数枚或很多枚集聚生一起,具短柄或几乎无柄,直径2-3.5cm,个体大者盖边缘呈波状,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和有棱纹,湿润时有弹性,呈木耳状或叶状,干燥后质硬,味略苦涩。子囊细长呈棒状,43-48μm×3-5μm,内有8个近双行排列的孢子。孢子无色,短柱状,稍弯曲,5-7.6μm×1-1.4μm。侧丝细长,顶部弯曲,近无色,有分隔和分枝,顶端粗约3μm。
叶状耳盘菌从外表看和木耳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湿润时有弹性,黑褐色至黑色,干燥后墨黑色,脆而坚硬,不过味略苦涩,与木耳不同,这也是其的主要区别。
叶状耳盘菌食用后约3小时,就会出现双上肢瘙痒、肿胀,脸部剧痛、红肿,皮肤还会有明显的烧灼感,症状如胶陀螺菌中毒,此外,叶状耳盘菌中毒还会引起日光过敏性皮炎,受到阳光照射的部位中毒反应更为明显和严重,还可能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
1、清除毒物
早期以清除毒物和器官功能支持为主,清除毒物可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清除消化道毒物;
2、补液、利尿
若经口进食,同时还可以通过补液、利尿促进已经吸收到体内毒蘑菇毒素,进而排出体外;
3、高位灌肠
若摄入时间较长,如摄入超过24小时后再来就诊的患者,可以采用高位灌肠方法,将胃肠道的毒蘑菇尽可能清除出来;
4、血液净化
对部分中重型毒蘑菇中毒患者,尽早进行血液净化干预。通常主流的血液净化采取血液灌流术、血液透析术或者血液滤过术,通过血液净化方法将毒蘑菇毒素清除出体外;
5、其他
使用抗胆碱能药以及巯基类络合剂进行解毒治疗,积极对症支持,以及维持器官功能,在整个治疗中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