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鹅膏菌,夏、秋季在针阔混交林中地上单独生长或成群生长,并与树木形成菌根,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出现在夏秋季(6月中旬-10月上旬),整体呈现从南到北的趋势。
黄盖鹅膏菌,子实体伞状,中等大。菌盖初期近球形或半球形,后期近平展,直径3~10cm,黄色或污黄色,表面光滑或附有污白色不规则的小鳞片,湿润时黏,边缘具条纹。菌肉白黄色。菌褶离生,较密,不等长,白色带黄色。菌柄近圆柱形,长7~14cm,粗0.8~1cm,白色带奶油黄色,靠近基部膨大成近球形,表面光滑或稍有鳞片。菌环生菌柄的上部,白色或黄色,膜质,易消失。外菌幕破裂后成小鳞片附于菌盖表面或菌柄基部,或在菌柄基部形成领口状菌托。担孢子宽椭圆形,8.7~11μm×5.5~3.5μm,无色,表面光滑,孢子印白色。
黄盖鹅膏菌中的α-amanitin(鹅膏毒素)含量较高,中毒后主要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病症,误食极易导致死亡,且易于可食的黄蜡伞混淆,故在野外采食野生菌时要避免采食此类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