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膏属全球已知约500种,多数种为外生菌根菌,全球每年都有误食毒菌而中毒死亡的记录,其中绝大多数皆是因误食毒鹅膏所致。在我国可靠记载的鹅膏属真菌大约有80种,包括近来发表的20个新种(或变种)和20个我国的新记录种。
我国的食用鹅膏主要有红黄鹅膏复合群、隐花青鹅膏、假褐云斑鹅膏、中华鹅膏和袁氏鹅膏等,它们在出产区十分普遍,产量较高,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野生食用菌,采集出售上述食用菌是我国部分边远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应重视开发利用。
我国的剧毒鹅膏主要有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及其白色变种、欧氏鹅膏、致命鹅膏。
夏秋季一般出现在每年的4-9月份,生于壳斗科植物等林地上,群生或散生,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湖南、云南、江西等地。
灰花纹鹅膏菌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3-6cm,幼时近卵圆形,开展后中部下凹而中央往往有一小凸起,暗灰色,中央近黑色,表面有比较明显的纤维状花纹。菌肉白色,稍薄。菌褶离生,白色,较密,不等长。菌柄细长,近圆柱形,长5-8cm,粗0.4-0.8cm,灰白色或灰褐色纤维状小鳞成花纹,基部色浅呈污白色。菌环膜质,灰白色,生柄之上部或顶部。菌托白色近苞状。孢子印白色。孢子球形,光滑,7.5-9.5cm,糊性反应。
灰花纹鹅膏菌中含有的肽类毒素是环肽化合物,误食进入人体后对肝脏和肾脏有强烈的毁坏作用。然而,此类毒素在生物学及医学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应重视研究、开发。
在我国,鹅膏属真菌中的绝大多数种都可能是菌根菌,它们与松科、壳斗科、桦木科以及杨柳科的许多重要森林植物形成共生互惠的外生菌根关系,菌根的形成不但有助于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而且还能提高植物抗旱、抗病能力,是树木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在使用菌根技术荒山造林、植被修复方面,鹅膏属真菌可能大有可为。
1、潜伏期(6~12小时)
最长可在20小时后才出现中毒症状,而其它毒蘑菇中毒常在2小时左右即出现症状。
2、急性胃肠炎期(6~48小时)
恶心、呕吐、剧烈腹痛、“霍乱型”腹泻等表现,此时肝功能暂时正常,容易被误诊为胃肠炎型蘑菇中毒!
3、假愈期(48~72小时)
胃肠炎症状消失或减轻,但肝功能异常,出现黄疸,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胆红素开始上升。注意:此时如误认为病情好转或出院,耽误救治时间,非常危险!
4、内脏损害期(72~96小时)
重新出现腹痛、带血样腹泻等症状,肝功能迅速恶化,转氨酶急剧上升,可高达几千甚至几万,肝肾功能恶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内出血,最后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中毒严重者最后肝、肾、心脏、脑、肺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一般5-10天死亡。
1、医疗护理
①摄取和排泄的监护;
②输液治疗;
③中心静脉导管的安置,便于血液动力学不稳的病人的体液监测;
④静脉注射葡萄糖,维持血液中正常葡萄糖的水平可防止对低血糖的不利影响;
⑤血清因子的监测,凝血酶原、转氨酶、肌酸酶、电解质、钙、磷酸盐、纤维蛋白原和氨的水平应定时(每12~24小时)进行监测;
⑥血浆的补充,对于那些胃肠出血的病人需要补充血浆以维持血液体积和凝血因子的适当水平;
⑦输血治疗,当胃肠损害很严重时,需进行输血补充。
2、治疗方法
①青霉素G,使用剂量为40百万单位/d或每公斤体重0.5~1万单位/d,注射3d,小孩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万单位,这种抗生素通常在连续静脉注射时加入,大剂量的青霉素可能引起抽搐,因此在注射时要注意监护好病人;
②蓟素和水飞蓟素,这种治疗方法行之有效,在欧洲几乎每个鹅膏毒素中毒的病人都要部分用到。蓟素和水飞蓟素是从野生植物蓟中提取而来,由于它的"护肝"作用而在欧洲得到广泛使用,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了它的有效性,静脉注射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0~30mg/d;
③维生素K,40mg/d,静脉注射;
④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20~40mg/d,静脉注射。
⑤二巯基丙磺酸钠,5%5mg,肌肉注射,近年来在中国广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