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木雕在巧夺天工的一锤一斧、一刨一凿间,赋予了传统手工艺以新的时代文化内涵,巧妙运用不同木材的硬度、特质和纹理等元素,孕育出了明清木雕、建筑木雕、陈设性木雕、实用性木雕和旅游小件等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木雕艺术作品,借雕刻的时光展示了云南地区的文化审美品味和精神追求意趣。
剑川木雕工艺起源于唐天宝、贞元之际,即公元8世纪,发展于宋、元、明时期,全盛于清,在长期的雕刻实践中,总结传承出了一套雕刻技艺,涌现了一批批手艺较好的木匠,代代相传。
剑川木雕的造型内容主要为花卉、动物、人物造型相对较少,通常采用高、低镂、透、通等多种雕刻手法来表现,纹样十分丰富,从历史上各个时期遗留下来的纹样看,可分为几何形、植物、动物、人物等多种纹样,现今已发展成嵌石木雕家具、工艺挂屏和座屏系列、格子门系列、古建筑及室内装饰装修、旅游工艺品小件、现代家具六个门类二百六十多个花色品种,是集艺术价值、观赏价值、珍藏价值和实用价值于一身的传统文化产品。
东巴木刻是在发扬东巴教祭祀中使用的各种木偶、面偶、竹木编扎品、木刻东巴象形文字、木刻东巴画的原始艺术基础上,加入现代设计理念而形成一门新的民族木刻艺术。
东巴手工雕刻能够表现原木的纹理和雕琢的痕迹,造型稚拙、质朴、洗练、明快感,活跃的、夸张乃至幽默的动势,使形象充满生气,观众在欣赏时不再注意人体结构、比例的精确度,而为真挚感人的形象所吸引,体现了东巴木刻其朴素、稚拙、生动、自然的艺术特点。
吞口木雕用白柳或秋木雕制成人首、凸眼、狗耳、宽鼻、獠牙、咧嘴、伸舌、口含利剑的模样,并绘上颜色,让“吞口”大神在门头上稳坐,是水族人民挂在民宅门头上驱邪镇恶的图腾,在水语中发音为“及根”,意思是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吞灭之意。
吞口木雕彰显着水族人民对自然生灵的敬畏,表达着水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吞口木雕作为吉祥物被当地人开发为旅游工艺品,深受游客的喜爱和好评。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又是云南省藏民族人口聚集最多的地方,民族艺术氛围浓厚,在藏族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迪庆藏族木雕图案应用广泛,具有深厚的民族韵味。
而藏族艺术给木雕图案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资源,有着更加醇厚的历史和艺术美感,木雕图案亦更加多样。藏族建筑门窗上面装饰图案丰富多彩,有彩绘也有雕刻,出现的内容有个性也有共性。木雕在迪庆藏民生活中,主要运用在建筑上的窗户,家具上有佛龛、碗柜等,饮食器物上有糌粑盒、木碗、酥油茶桶、木瓢等。
云南木雕是指采用木材为原料,经过雕刻、打磨、上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艺术品。云南木雕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多以动植物、人物为主题,造型逼真,富有生命力。而且云南木材质地优良,纹理清晰,使得云南木雕更加具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云南省处于“一带一路”的西南重要位置,在当代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国家议题下,进一步深入研究云南木雕文化和艺术是及其必要的。
2011年5月23日,木雕(剑川木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58。
2017年,富源水族吞口木雕入选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