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烧鸡创始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浚县志》及《滑县志》记载,在最开始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由于技术条件差,尚未具特色,生意并不兴隆。
到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烧鸡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中海的先祖张炳偶遇清宫御膳房御厨老友刘义,他在吴桥大集街开了个小烧鸡店,因制作不得法,生意萧条。
有一天一位曾在清宫御膳房当过御厨的老朋友来访,他身怀绝技。两人久别重逢,对饮畅谈。张炳向他求教,那朋友便告诉他一个秘方:“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八料就是陈皮、肉桂、豆蔻、良姜、丁香、砂仁、草果和白芷八种佐料;老汤就是煮鸡的陈汤。每煮一锅鸡,必须加上头锅的老汤,如此沿袭,越老越好。
张炳如法炮制,做出的鸡果然香。从此,营业兴旺,张炳把他的烧鸡店定名为“义兴张”,寓意“友义兴张”。
清嘉庆年间,一次嘉庆皇帝巡路过吴桥,忽闻奇香而振奋,问左右人道:“何物发出此香?”左右答道:“烧鸡”。随从将烧鸡献上,嘉庆尝后大喜说道:“色、香、味三绝”。从此以后,吴桥烧鸡成了清廷的贡品。张炳的世代子孙,继承和发展了祖先的精湛技艺,使“义兴店”烧鸡一直保持着他的独特风味。
吴桥烧鸡鲜味醇厚,齿颊留香。它既保持了鸡的原味,又使鸡增添了一种独特的口感,让人心情舒畅,胃口大开,营养美味还怡情。吴桥烧鸡五香纯正,烂而不柴,肉质鲜嫩,咸香适中,且老少咸宜,令人馋涎欲滴。
吴桥烧鸡从选料到制作,都很讲究,且工艺十分精细。一般选用当年的嫩雏鸡,在颈部宰杀放血后,除去内脏,用清水洗净,将两腿交叉盘到肛门内,将双翅向前颈部刀口处伸进,在喙内交叉盘出,形成卧体含翅状。
然后,挂在阴凉处,晾干水分。在鸡身上均匀地涂抹上一层蜂蜜。涂匀后入大油锅中炸成金黄色。
捞出后,放入有陈汤的大锅里,按一定的比例把花椒、大料、茴香籽、桂皮、肉蔻丁、香白、芷姜块等调料装入布袋中,投进锅内,武火煮沸40分钟。此时,鸡已有六七成熟,再加盐,扣上铁蓖子,上面压上重物,然后以文火慢煮,俗称“靠一夜”。清晨把鸡捞出来,控净汤汁便可上市了。
鸡肉肉质细嫩,滋味鲜美,并富有营养,有滋补养身的作用。鸡肉中蛋白质的含量比例很高,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鸡肉中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
医学认为,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者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