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竹编特色在于选材严格,做工精良,工艺精湛。薄薄的竹子,在篾匠师傅的手中,连剥十几层,薄如蝉翼;那一寸宽的竹子,可连劈几十根竹丝,细如秀发。那又细又薄的竹丝缠绕在手上,上下翻转腾跃、得心应手。篾匠师傅采用垂直经纬编、六角六方编、三角眼编、虎头眼编、多边钱眼编、转角立体编、回旋还原编、点缀装饰编等各种编法,长长的竹丝瞬间就组成了各种图案,让你看得眼花缭乱。虾笼上编织凸现的虾,虾须微摆,势欲跳出;用漂白篾、彩色篾编的花篮、花瓶、果盘、餐具,有镂空的、烙花的、烤花的,都显得典雅秀丽,异彩纷呈。
1、选料放料
选料主要是看竹子的生长年龄,新竹不可用,竹龄得在3年以上方可。放料,一般按“一尺打六寸”的基本算法来进行。
2、篾料处理
这一步也就是将放好的竹料,经过处理之后成为可用的篾丝、篾片。劈篾,是头一道工序。用劈刀将竹料上竹节部位处理平滑之后,便可根据需要下刀劈竹,讲究的是“劈篾不要高,一寸劈三刀”,手和刀要始终在一线上,且用力要均衡,否则便会歪刀,料就作废了。拣篾,为第二道工序。用拣刀将篾丝和篾片加工成同一规格的净料备用。接着是刮篾,用刮刀将篾丝、篾片刮去粗糙部分,使之光滑顺溜、厚薄均匀。为了防蛀、防霉,就必须进行第四道工序:煮篾。
3、编织加工
运用各种编织技法,将篾丝、篾片加工编织成为一件一件的日常用品和工艺品。
据靖江县志记载:“民国5年(1916年)创办乙种工业学校于学宫内,招染织科1班,翌年增设藤竹科。”这藤竹科的教学内容为藤竹编织,是靖江最早的职业学校。这一专业的设立,说明了在差不多百年前,靖江的竹编技术和竹编产品均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民国初年靖江从事竹编的艺人大概有2000之众。艺人们从最初的师徒相授的传统模式,走进了职业学校进行较为系统的技能学习。当然,主要是加工编织一些日常生活常用之器具,如篮子、筛子、凉席之类,也有大一点的物件,像竹箱子、竹椅子等。
上个世纪50年代末,靖江有了第一个竹编社,开始工业化生产竹编产品。而真正的竹编工艺产品出现是在1972年,时任靖江县外贸组长的包泽民,组织县文化馆美工和竹器厂季正元、朱士林两位师傅,组成了外贸工艺竹器设计组,经过一年的实践、摸索,设计生产出了具有较高观赏性和实用性的荷叶竹篮、孔雀花瓶、花盆架、水果盆等,特别是一些动物造型的竹编产品,更是受广泛欢迎。这些竹编产品,通过外贸途径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很好的销售业绩。这一时期,靖江从事竹编产品生产的艺人,超过了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