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在汉族民间也叫面花,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江苏面塑的原料主要是面粉或经过加工配置的复合软陶质材料。它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不同于彩塑作品是成形后再着色,面塑是由事先已经染色的面团巧妙地组合而成,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巧妙的心思和细腻的手法。一件完整的作品历经构思设计、和面、蒸熟、揉面、配色、捏塑、干化、包装等过程,在捏制中采用了揉、捏、压、搓、滚、碾、拨、切等多种技法,作品形态逼真,色彩鲜艳。由于防腐、防裂技术的不断改进,有的作品可以保存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江苏面塑艺术的特点是“一印、二捏、三镶、四滚”(泥塑的步骤),还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制面馍的工具十分简单: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红枣、花椒等物,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按照式样进行捏制,那么一个鲜活的面模形象就会脱颖而出。
泰州享有“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的美誉。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成就了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的姜地面塑,成为制作精美、风格鲜明的民间工艺美术,经过百年沉淀,形成独特的细腻、飘逸、传神风格。姜堰面塑基本技艺为“搓、揉、捏、挑”等,讲究“精”、“细”、“活”、“神”,作品以小巧精致见长,其精巧的匠心、娴熟的技艺、高妙的品位集中表现在面塑人物心理刻画上,豪放者、悲愤者、潇酒者、庄重者、诙谐者,众妙各具,仪态万方,令人玩味。
新沂面塑配方不同于传统面塑的配方,原料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作品中的人物表情细腻传神,服饰飘逸质感丰富,造型生动形象、独具特色、活灵活现,尤其制作的衣服薄如蝉翼,透明到可以看见里边衣服的花朵。新沂面塑在从前,只是一种被装饰过的食品,以实用为主、欣赏为次,现在反之,以装饰为主,面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它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如皋面塑以如皋地区特有的面粉、长糯米粉等为原材料,经蒸煮、冷却、揉、捏、揪、挑等数十道工序形成的手作,引文化入面,作品多取材于历史,充满古风名画韵味;以塑造精致人物见长,工整细腻、色彩淡雅,广受喜爱。
金坛面塑艺术的特点是鲜活、细腻、精巧。在人物塑造上,为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观,改变了仕女脸部过胖的传统,使人物面部清秀,身体匀称窈窕。在用色方面,根据所捏物体的需要,将不同的广告色揉入面里,突破了祖传的“老三色”,使作品具有颜色艳丽,不褪色的特点。在形象组合上,创造了双人组合、多人组合、人景组合系列作品。在题材上,擅长古代神话戏剧人物表现,世事百态兼容自如,具有浓郁的江南民间生活气息。
铜山面塑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主要师从山东流派,经过7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塑为主,着色为辅,色彩艳丽,风格朴实简练的特点。铜山面塑在题材上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代动画形象为题材,采用拨子、剪子、刀子、细齿梳子等工具,经过和、蒸、揉、捏,做成各种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
小小的江苏面塑艺术,在外贸、旅游、收藏等方面,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来展现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面塑作品色彩鲜艳、精致细微、栩栩如生、趣味盎然,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又不失民间艺术的淳朴气息。现在面塑以其成本低廉、保存时间长、艺术欣赏性高,深受广大群众、少年儿童的喜爱。
此外,面塑这门民间手工艺还飘洋过海,担当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任,使中外各个民族能有机会欣赏到它的永恒魅力,感受到它所蕴含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姜堰面塑,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新沂面塑,江苏省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金坛面塑,常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铜山面塑,被徐州市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