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面花艺术又叫做“面塑花”,是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既是美食,也是一种艺术品。陕西面塑发源地是关中平原,是西周时期的产物。进入汉代时期,陕西面塑发展达到了高峰,人们制作面馍时还会加入艺术因素,用面做出各种造型祭祖或者祝福,制作出来的面塑既可以吃,又可以供奉神佛。
黄陵面花流传在黄陵农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与黄帝的祭典紧紧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因民间礼俗而生,面花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当地妇女根据不同的民俗活动制作不同形式的面花馈赠亲友,因当地风俗习惯又存在着细微差异,也使得黄陵面花具有了丰富、多样的特征
黄陵面花制作工艺讲究,在选料上要求面粉白、细、劲、光,然后用精选的面团捏制出各种动物、花卉造型,再在上面捏塑一些小的装饰品,面花做成后放在锅里蒸熟,出锅后再给面花涂上简单而鲜艳的颜色,它的造型就更加生动了。
淳化面塑以糯米、麦粉添彩捏塑成人物、动物、花卉或各式图形等艺术品。另有以彩面调合点缀在食品上,区别用途,各呈异彩。小儿满月亲友送囫馍,形如壁筒,取意圆满吉祥。馍上塑彩色花朵,吉祥图饰,补以梳蓖刀剪压刻素纹。
吴堡面塑是陕西吴堡地区流传的面塑民间工艺,作品构思精巧,千姿百态,主要作品有“枣山山”、“花花”、“献卷卷”、“梳背背”、“兔兔”、“燕燕”,构思精巧,千姿百态。其中尤以“燕燕”最受人们喜爱。每逢寒食节,家家捏“燕燕”。主要以“老燕哺雏”、“小燕反哺”为主题,仿十二生肖动物制作,用线穿成一串串,挂在墙上,表达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洛川面花造型别致,形态逼真,它除了用在重大节日、婚丧嫁娶、年节庆典之外,还是许多礼俗活动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具和礼物。
透过洛川面花造型生动形象、色彩鲜艳夺目、民俗气息浓郁、制作精巧细腻古老的民风习俗,我们可以看到洛川积淀深邃的文化内涵,孕育着深厚的黄土文化。
耀州面塑主要分布于陕西中部铜川市耀州区。面塑的用料为小麦,耀州土地肥沃,气候温润,是农作物小麦、玉米的适生区,为面塑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耀州面塑起源于民间的“花馍”。在耀州民间,每到逢年过节、逢时令,一些心灵手巧的家庭主妇,做一些带有吉祥意义的馍食(称之为花馍),造型多为花果、动物等,上笼蒸之,出笼后点以色彩,光鲜夺目,以平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面花艺术作品让人更好地领略到陕西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让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还让人开启了一段与历史文化的美妙互动。面花艺术家们将文化元素融入到面花中,以独特的方式传承和发扬陕西面花文化。
陕西面塑艺术品的华美,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更是一种文化认知的催化器,让人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心中的中华文化,还让人从中发掘出传统文化的魅力。陕西面塑艺术作品也成为了一种新时代文化的载体,以其高雅、精美的艺术特色传承了陕西人的文化精神,更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一种了解传统文化的新途径。
2008年6月7日,面花(黄陵面花)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