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艺术特征
桐庐剪纸艺术特征明确。首先,多彩的桐庐民俗民风为剪纸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婚嫁节庆用的喜花和礼花、求神祭祖的祭祀花、江南社火的灯彩花等民俗表现形式,均用剪纸表现,桐庐剪纸具有鲜明的民俗性。其次,桐庐剪纸有悠久的传统,江南的秀丽和纤细特点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南方风格,桐庐剪纸的传统底蕴丰厚。再次,桐庐剪纸往往粗中有细、细中带粗、粗细结合、阴阳互用,其高度概括的特点充满艺术个性。最后,桐庐剪纸反映出时代气息,作品多表达人们祈求国泰民安、大吉大利、万事如意、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意愿,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2、图案特征
在桐庐乡间,窗花、灯花、鞋花、衣饰花、喜花等剪纸艺术广为流传。桐庐剪纸的图案有人物、动物、花卉、瓜果、翎毛、虫草,以及双喜、寿字、双钱、如意等吉祥文字与物象。常用谐音、取意、象征、比喻等传统手法,来表现“鸳鸯嬉水”“喜上眉梢”“白头偕老”的男女爱情,寄托“万事如意”“四季平安”“大吉大利”的美好祝愿,憧憬“国泰民安”“人寿年丰”“年年有余”的美好生活。
1、工具材料
传统桐庐剪纸的材料工具比较简单,一般只用到剪刀和纸(毛边纸、红纸、腊光纸),随着手法的进步,桐庐剪纸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会用到剪刀,而且也会用到刻刀、腊盘,以及红纸、腊光纸、彩色宣纸等各种纸张。
2、制作工序
桐庐剪纸的制作流程分为起稿、剪刻、揭离、粘贴、修改以及复制,如作为商品、礼品、收藏品进入市场时,还需加一道装裱工序。
桐庐剪纸的题材可分为戏曲故事剪纸、风俗人物剪纸、吉祥图案剪纸等,内容大多表现为对国泰民安、大吉大利、万事如意、生活富裕和社会和谐的祈求。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桐庐剪纸的表现主题更是与时俱进,既保留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等传统内容,又进一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比如胡家芝的《国富民强》《普天同庆》,谢玉霞的《阳春桐庐》《百鸟朝凤》等作品就是对现代生活题材的反映,表现了积极健康的社会新风貌。
桐庐剪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据五代《武林梵志》记载:“吴越钱王于行吉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
宋代时期,桐庐民间剪纸的技艺发展水平较高,并且发展成为一种行业,据《武林旧事》记载,当时杭州的剪纸手工劳动者已经应运而生,有多达170多种剪法门类,有剪字的,有剪镞花样的,还有镞影戏的……剪纸种类繁多,技法不俗。
明清时期为桐庐剪纸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时期,桐庐百姓以纸寄情,将剪纸融入生活的点滴。嫁娶迎礼之日吹起鼓号,支起灯笼,贴上红字剪纸,然后热热闹闹地起轿送新娘;亲友亡故,送殓人棺,设灵七日,也必定要撒纸钱以寄哀思;民俗活动中的各种龙灯竹马上,也能看到精美的剪纸作品,作为装饰,绚丽多彩;清明前后十日祭祖上坟时,也少不了在坟前挂上纸钱……还有更多的窗花、礼花、衣饰花、喜花和寿花等,当时的剪纸,已成为桐庐女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生活技艺。
清末民初时期,百姓生活中剪纸用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各种专业的剪纸店坊应运而生。桐庐镇有“庆云斋”,横村镇也有多家纸作店出现,销售剪纸品,也传承剪纸技艺。画家叶浅予在他的《老笔忆童年――纸扎活》中写到了“送灶做纸轿”,这是桐庐当地的剪纸民俗活动之一。旧时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晚送灶,穷人家买一张木版印刷的神马,用作送灶,而富人家则买上一座用彩色剪纸制作的纸轿,以示隆重。此外,横村镇每年农历三月初八举行盛大庙会,初三为修楔之日,俗称“上春福”,会在广场上搭建敞篷,在上方贴上一种长方形的门笺,长丈余,剪有“暗八仙”及流苏、装修纹样,并由道士做法事一天。此外,在这一时期,桐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灯彩。盏盏彩灯上,张贴着各式纸作,或人物,或花草,或山水,热闹非凡。夹贴在各种灯彩上的“灯花”,以整齐、匀称的纹样及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居多。桐庐莪山乡的中门大灯,新合乡的板龙、大马等多用剪纸点缀,家家户户参与其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生产力发展了,与之而来的,是带有迷信色彩的民俗活动的淡化。不少带有迷信色彩的剪纸也随之消失,桐庐民间剪纸开始从原生态的各种红白喜事的喜纸、礼花、寿花,一些简单的花卉瓜果、飞禽走兽、吉祥图案等逐渐拓展为山水、建筑、人物、故事等,内容更贴近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桐庐剪纸不仅内容更为丰富,表现形式更为巧妙,作用也更为广泛。在生产作用方面,桐庐剪纸从过去的注重实用,逐步提升为一种装饰艺术,从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中汲取艺术养分,丰富剪纸的语言。桐庐剪纸有方、圆,有规则、不规则,有对称、不对称,有单色,也有套色、染色,而且花中套花,方圆结合,从过去零星的各种民俗剪纸,整合为完整的艺术品。桐庐剪纸还将年画、版画、书法、拼贴等艺术元素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具有装饰性。
1、传承价值
桐庐剪纸是民俗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时代性,作品往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与生活环境,具有民俗学的历史考证和研究价值;桐庐剪纸作品无论是喜花、礼花、窗花、祭祀花都寓意着人们的某种意愿,这些意愿往往体现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对人们的道德教育有着积极作用;桐庐剪纸作为艺术作品就有观赏价值,如窗花、帽花、鞋花等剪纸,给人们的生活营造喜庆氛围,具有艺术感染力;桐庐剪纸具有实用性,可以作为喜庆、祭祀之用的装饰品,也可作为馈赠亲友的纪念品、旅游品、收藏品,有社会经济价值。
2、传承人物
谢玉霞,女,1942年出生,安徽省阜阳市人,第二届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桐庐剪纸。谢玉霞继承和发展了民间剪纸艺术,其剪纸作品题材广泛,含蓄秀美,采用写意、取意、象征、寓意等民间传统手法,并有所创新。
朱维桢,男,1942年出生,桐庐县剪纸协会会长,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桐庐剪纸。
3、保护措施
桐庐县建立了9个剪纸基地,成立了剪纸协会、剪纸研究会与剪纸艺术馆,建立了近百人的剪纸队伍。
桐庐县建立了剪纸精品展馆、“女儿村民俗文化园”桐庐剪纸艺术馆。
桐庐县对一些散落在民间的老艺人的技艺进行了挖掘,不断充实传统元素,丰富剪纸艺术领地。
从2004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为剪纸艺术提供了展演平台。
从1990年开始,桐庐县文化部门先后举办了30期培训班,有上千人次参与培训学习。
从1999年开始,桐庐县在中小学先后发展了9个剪纸开发基地,把剪纸艺术与学校的美术课、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不定期地举行剪纸比赛,进行评奖及展览。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桐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剪纸(桐庐剪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9月,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建议予以公示,2022年保护单位更名为桐庐县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非遗中心)。
1、重要展览
2011年,桐庐剪纸艺人重新创作了《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新图》的剪纸长卷,并在台湾举办的“两湖论坛”中展出。
桐庐剪纸多次在西班牙、英国、瑞典、日本、挪威、丹麦、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2、荣誉表彰
1996年,桐庐剪纸《富春江风光系列》和《古代神话系列》作品参与“浙江中国民间艺术大展”分别获金、银奖。
1997年,桐庐剪纸大型剪纸作品《百鸟朝凤迎回归》获得浙江省省级比赛一等奖。
3、国际交流
2006年,24米桐庐剪纸长卷《千年剪纸民族魂》被作为礼物赠送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