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彩贴剪纸作品多层次、多色彩、大红大绿、抽象、变异、花而不繁,艳而不俗。
1、旬邑彩贴剪纸作者首先注重作品表现意念和内涵。不重神态,不讲人物比例,也不讲视角三维效果,在富丽华贵上做文章。
2、旬邑彩贴剪纸,人物形象饱满,眼目夸张,形态诡谲,基调浪漫。
3、旬邑彩贴剪纸,从整体上看去,给人以激昂的情绪远古的遐想,有健康、朴实、喜庆之感。
4、旬邑彩贴剪纸风格独特,讲究对称,阴阳和谐,天人合一。
5、旬邑彩贴剪纸,同时配有相应的歌谣,给人以明目清淅等特征。
旬邑彩贴剪纸内容以人物、动物、花卉、民俗、民歌、宗教信仰为题材,以富丽堂皇、神秘诡谲、浪漫夸张的手法,采用剪、贴、衬三种工艺把彩色纸粘拼,剪纸的画面可大可小,其最大尺幅达4米以上,而且每一幅作品都有相对应的歌谣。剪纸艺人在剪纸时,一边创作一边唱,其内容多为当地民间流传的戏曲故事、神仙传说等。
1、传统作品
《剪花娘子》、《三公主坐云端》、《老来上神归山去》、《手提仙桃四两半》、《娘娘婆,逗儿哥》等。
2、民俗作品
《江娃拉马梅香骑》、《空空树》、《十二月花》、《一树梨花靠粉墙》等。
3、抗战作品
《南边来了马队啦》、《背枪打日本》、《不到东京坐牢宰相》等。
旬邑彩贴剪纸1992年荣获第二届民族文化博览会特别奖;1994年荣获文化部民间美术一绝大展金奖。旬邑彩贴剪纸也已被列入市级第一批非遗保护名录,省级第二批非遗保护名录,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旬邑剪纸相传起源于汉代,主要流传于陕西省关中地区最北部旬邑县境内的中塬张洪镇、太村镇、职田镇和赤道乡等地。
旬邑剪纸自宋末清初经历了较曲折的发展道路,逐步走向成熟,由单色剪纸发展演变为彩贴剪纸。
抗战初期,旬邑彩贴剪纸伴随着歌谣起到了宣传和向导作用,有力地配合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的抗战斗志。
全国解放后,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当地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积极辅导和挖掘整理下,旬邑彩贴剪纸不断走向鼎盛时期,上世纪80年代,在对全县剪纸进行普查整理的基础上,举办彩贴剪纸培训班16期,培养了500多人次的彩贴剪纸传承人和艺人,收集作品1630种6000余件。
库淑兰,女,出生于1920年农历10月22日-2004年11月,陕西省旬邑县赤道乡王村人。库淑兰承师于她母亲,12岁开始学彩贴剪纸,其彩贴剪纸风格独树一帜,代表作有《剪花娘子》、《江娃拉马梅香骑》、《空空树》、《一树梨花靠粉墙》、《十二月花》等。1986年—1988年其作品先后随旬邑民间剪纸在西安美术家画廊和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被专业人员收藏。《中国妇女》(英文版)和《汉声》19期上发表与介绍,1989年,库淑兰用自己的创作赢来了全国23个省、市的有关专家学者、民间艺术工作者前来考察、学习。1992年第二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民间美术大展中她的剪纸获特别奖。1994年,中国民间美术一绝大展中库淑兰剪纸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金奖。1995年,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库淑兰剪纸应邀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1996年,库淑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7年《剪花娘子》(上下册)由台湾汉声杂志出版和编辑发行,同时,在台北举办“库淑兰剪纸展览”。同年,库淑兰应邀赴香港参加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节做剪纸表演、和相关学术讲座活动。1998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印刷出版了《库淑兰》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