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旗帜》是由美国梦工厂电影发行公司出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监制的战争电影,改编自詹姆斯·布拉得利和朗·鲍威斯撰写的同名畅销书。
影片讲述代表硫磺岛战役的知名摄影作品《美军士兵在硫磺岛竖起国旗》的背景始末。
莱恩·菲利普/Ryan Phillippe 饰 约翰·“医生”·布拉德
亚当·比奇/Adam Beach 饰 艾拉·海斯
杰西·布拉德福特/Jesse Bradford 饰 勒内·加尼翁
Patrick Dollaghan 饰 Businessman
Jon Kellam 饰 Senator Haddigan
杰米·贝尔 饰 Ralph "Iggy" Ignatowski
John Benjamin Hickey 饰 Keyes Beech
John Slattery 饰 Bud Gerber
保罗·沃克 饰 Hank Hansen
巴里·佩珀 饰 Mike Strank
演员 雷恩·菲利普
真实历史人物,绰号“医生”。1923年7月10日出生于威斯康辛州安蒂戈,19岁时入伍美国海军,作为医护兵他最终被分配到海军陆战队第五陆战师2营,并参加了硫磺岛战役。他参加了著名的硫磺岛升旗,因救助战友导致双腿受伤。几天后他被要求回国,并获得了海军十字勋章。债券宣传结束后,约翰·布拉得利娶了他青梅竹马的恋人,贝蒂·范·GORP,并定居安蒂戈。他们有八个孩子。1994年1月11日上午2:12时在安蒂戈医院死于心脏病,享年70岁。
演员 杰西·布莱佛
插旗手之一,真实历史人物。1925年3月7日出生于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1979年10月12日逝世于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享年54岁。军衔:下士。1943年初加入海军陆战队。1944年4月8日他被分配至第五陆战师第28陆战团2营E连,参加了硫磺岛战役。他参加了著名的硫磺岛升旗。之后被要求回国宣传债券。1946年4月27日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彭德尔顿营退役。1979年10月12日死于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他被葬在山加略山陵园。应他的遗孀的要求,他的遗体在1981年7月7日重新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
演员 巴里·佩珀
真实历史人物。后战死于硫磺岛上,年仅25岁。疑似被友军的子弹误伤而亡。
演员 亚当·比奇
真实历史人物。1923年1月12日出生于亚利桑那州卡顿。军衔:下士,1942年加入海军陆战队第五陆战师第28陆战团2营E连,参加了硫磺岛战役。他参加了著名的硫磺岛升旗。之后被要求回国宣传债券。1955年1月24日上午他被发现死在亚利桑那州卡顿一个废弃的土坯茅屋里,死亡原因是殴打和乙醇中毒,年仅32岁。被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
演员 杰米·贝尔
真实历史人物。绰号“伊奇”,他所在的坑道下方正好是日军的地道口,他被日军拖进地道洞,遭受到折磨后死去。
1945年2月,硫磺岛战役,美国海军第五师开始试图占领高地,胶着到第五天,美军死伤严重,而日方也被迫撤退到岛屿的岩洞中。为了带给士兵们希望,一天清晨,第五师收到了插旗指令。海军士兵约翰·布拉德利(莱恩·菲利普饰)与战友艾拉·海耶斯(亚当·比奇饰)、雷内·加侬(杰西·布拉德福德饰)以及另三位战友共同冲上硫磺岛的制高点苏利班奇峰,并且六人合力将一面美国国旗插了上去。那一刻,美联社战地记者乔·罗森塔尔将六名士兵奋勇举旗的场景拍摄下来,并将照片发回国内,18个小时后照片传到纽约,大大鼓舞了美国士兵的士气,最终为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此,这六名士兵成为了举国英雄。
但其中三位很快便倒在了这块被战火烧得炙热的黑土地上,永远不会知道他们将因此而不朽,而幸存的三位插旗英雄,因为照片的轰动影响,被调回了美国。对于急切需要财政支援的政府而言,他们更该做的不是在战争中出生入死,而是顶着“英雄”头衔来往巡回于全国,推销战争债券以筹集款项。扮演着“完美的英雄”,发表着感人至深的演讲,这群并无意成为英雄且永远也无法摆脱死难战友阴影的十八九岁的孩子们,人生彻底改变。但他们对自己被当成民族英雄般的偶像却毫无兴趣,也从不认为自己是英雄,他们只希望能够跟那些没有享受到丝毫荣耀、在战火中壮烈牺牲的兄弟们呆在一起,希望可怕的战争永远不要再有。
制作人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斯蒂文·斯皮尔伯格、Robert Lorenz、Tim Moore
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副导演(助理) David M. Bernstein、Katie Carroll、Peter Dress、Michael Judd、Donald Murphy、迈克尔·欧文斯、Ruben Flores Rios II
编剧 保罗·哈吉斯、William Broyles Jr、詹姆斯·布拉德利、Ron Powers
摄影 Tom Stern
配乐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剪辑 Joel Cox
选角导演 Phyllis Huffman
艺术指导 Henry Bumstead
美术设计 Jack G. Taylor Jr.
服装设计 Deborah Hopper
视觉特效 迈克尔·欧文斯
布景师 Richard C. Goddard
小说《父辈的旗帜:硫黄岛战役的英雄们》作者之一,詹姆斯·布莱德利的父亲约翰·布莱德利便是著名的硫磺岛插旗照片中六名美国士兵中的那位医护兵,也是三个幸存者之一。然而,詹姆斯却从没有听过父亲提及那场惨痛的战斗,他甚至不知道那张如此有时代意义的照片里竟然有一个背影是属于父亲的,直到父亲于1994年去世,詹姆斯才从他珍藏的铁盒里发现了一枚海军颁发的十字勋章以及一些有关采访其他两位幸存者的剪报,也才真正知道了事实的真相。
父亲的低调反倒引起了詹姆斯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然而在他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之后,却发现了几乎都是播报了那三位在战斗中阵亡的士兵的资料:迈克·斯特兰克,25岁,疑似被友军的子弹误伤而亡;哈隆·布洛克,20岁,曾是高中的足球明星;弗兰克林·索斯林,19岁。然而其他三位幸存者,除了詹姆斯的父亲约翰,另外两个人退伍之后的生活,却有如谜一般全无踪迹。在接连碰壁之后,詹姆斯找来另一位曾在二战时期当过战地记者、同时也是普利策奖获得者的朗·鲍尔斯,他们分头调查,总算是得到了那两个人的信息,然而他们也都和詹姆斯的父亲一样,已经过世了:雷内·盖格农,54岁死于心脏病,与回国时有如英雄般的欢迎完全相反,他一直在一家公司做门卫,过着济济无名的生活,死时落魄潦倒;至于最后的旗手伊拉·海耶斯,詹姆斯发现他退伍后有生活在亚利桑那州的某一个印第安人的聚集地的迹象,他在战争中身受多处枪伤,由于政府没有给予及时的医疗帮助,而导致他身上出现并发症,一直被伤痛所困扰,最后死于酒精中毒。
据詹姆斯所说,他抽出当年勇士回国的录像,他们就像披头士那般受到国民的欢迎,走到哪里都是鲜花和赞誉。可是他们的晚境却一个比一个凄凉,并非政府有意忽视他们,而是他们故意走出了大众期盼的目光。这些人,代表着美国最美好的一面,他们不觉得自己有多么地高尚,认为只是为国家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这种精神,就是我们口中时常提及的英雄主义,詹姆斯认为有必要将这一切告诉大众,于是他和朗·鲍尔斯联合创作了《父辈的旗帜》,将自己在追随父亲的过程中的所看所想,悉数记录下来。
年份 颁奖机构 奖项 获奖人 结果
2007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音效剪辑 Bub Asman 提名
最佳混音 David E. Campbell 提名
最佳混音 John T. Reitz 提名
最佳音效剪辑 Alan Robert Murray 提名
最佳混音 Gregg Rudloff 提名
最佳混音 Walt Martin 提名
2007 金球奖 最佳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提名
影片的故事情节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战争片,影片中战争的画面也在硫磺实地拍摄足够惨烈,而一般的战争片总会给正义与否下一个定论,可导演却意不在此,他认为战争就如人生,没有绝对的正义一方也没有绝对邪恶的一方。对于参加战争的双方来说,死去的英魂都是值得敬佩的。(网易娱乐评)
那些本不想做英雄的人,最终无奈的被打上英雄的记号,受人景仰,但是他们似乎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内心深存愧疚无法自拔,最后走上崩溃道路的历程。尤其影片最后,印第安士兵的悲惨境遇,深深值得人们同情,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是融入血液的,久久无法挥去。(新浪娱乐评)
影片筹拍之初,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对外宣布自己要把“硫磺岛战役”搬上大银幕时,着实引起了日本当局一阵恐慌,到了年末影片即将开拍,日本不但没有阻拦,甚至积极地参与到影片的宣传工作中去。原来伊斯特伍德专门拍了两个版本来描述那场在二战中影响重大的战役。
拍摄照片的乔·罗森塔尔战后一直为《旧金山编年史》工作了35年,直到1981年退休。2006年8月20日,罗森塔尔在旧金山的一家养老院逝世,享年94岁,一直到死,他都是一名诚实、道德高尚的人。
保罗·沃克的角色本来是属于杰瑞得·莱托的,由于他要专心于自己的乐队,而退出了影片的拍摄。
2000年5月作家詹姆斯·布莱德利和朗·鲍尔斯合著的战争小说《父辈的旗帜:硫黄岛战役的英雄们》问世,就成为多名大导争夺之物,其中两个便是鼎鼎大名的斯皮尔伯格和伊斯特伍德。一番争夺探讨,两位导演达成协议,由前者监制后者执导共同完成此片。影片的编剧囊括了《阿波罗13号》、《锅盖头》的编剧威廉·布洛勒斯和《百万美元宝贝》、《撞车》的编剧保罗·哈吉斯,耗资9000万美元。
影片还有个电影制作和发行历史上少见的几乎同时拍摄的姊妹篇《硫磺岛家书》,是由伊斯特伍德执导,用日语从日本人角度讲述的同一场战役。渡边谦、中村狮童、二宫和也等日本著名演员担纲。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美国 2006年10月20日 中国香港 2007年1月11日
日本 2006年10月21日 科威特 2007年1月17日
比利时 2006年10月25日 德国 2007年1月18日
法国 2006年10月25日 阿根廷 2007年1月25日
日本 2006年10月28日 墨西哥 2007年1月26日
澳大利亚 2006年11月2日 委内瑞拉 2007年1月26日
新西兰 2006年11月2日 巴拿马 2007年1月26日
瑞典 2006年11月3日 巴西 2007年2月2日
菲律宾 2006年11月8日 以色列 2007年2月8日
希腊 2006年11月9日 卡塔尔 2007年2月15日
意大利 2006年11月10日 韩国 2007年2月15日
芬兰 2006年11月24日 保加利亚 2007年2月23日
新加坡 2006年11月30日 波兰 2007年2月23日
荷兰 2006年11月30日 埃及 2007年3月7日
芬兰 2006年12月1日 拉脱维亚 2007年3月9日
丹麦 2006年12月1日 斯洛伐克 2007年3月15日
土耳其 2006年12月8日 匈牙利 2007年3月15日
英国 2006年12月22日 罗马尼亚 2007年3月16日
挪威 2006年12月26日 捷克 2007年3月20日
冰岛 2006年12月26日 爱沙尼亚 2007年3月30日
葡萄牙 2006年12月28日 俄罗斯 2007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