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音乐节创办于1998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举办的大型音乐活动。该艺术节为一年一度,地点设在中国首都北京,是国际著名的音乐节之一。每年的秋季在北京举办。
2021年10月9日,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拉开帷幕,10月24日闭幕。
2021年10月10日傍晚,由北京国际音乐节策划的“非乐时光遗韵国潮——湖南省张家界市原生态音乐展演”在颐堤港购物中心冬季花园上演。
2022年9月21日,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宣布因新冠疫情影响,第25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将延期举办。但北京国际音乐节25周年庆祝与纪念华章仍将于9月24日19:30奏响。
2021年10月9日至24日,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将如火如荼地进行。除了大师名作云集的重磅演出,为年轻艺术家打造的系列演出,“午间音乐会”“儿童音乐会”等公益品牌和线上的直播、音视频免费欣赏共同组成的多样公益活动,为更广泛的群体接触古典音乐文化创造了新途径。
2018年10月,第二十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正在如火如荼上演。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迎来历史上最“新”、最“年轻的”的剧目板块,所上演的《奥菲欧》、《消失人的日记》、《切肤之痛》三部作品均为新锐之作,或根据经典名作改编的作品。
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会2015年10月8日晚将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届时音乐节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余隆执棒中国爱乐乐团,携手小提琴演奏大师郑京和、大提琴名家米沙·麦斯基为观众献上一台饶有趣味的中西音乐对话。
2009年10月,第十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21场演出阵容及19场相关公益活动。除格拉夫曼、阿什肯纳齐、祖克曼、麦斯基、宓多里(美岛莉)、莎拉·张、林昭亮等一干让乐迷兴奋的重量级演出嘉宾外,绝大部分演出50元至180元的票价更是足以让北京的演出市场为之一震。
1998年,北京国际音乐节横空出世。首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作曲大师潘德列茨基、钢琴家傅聪莅临中央音乐学院讲学。第二届音乐节则通过VTEL系统,实现了身在北京的麦斯基为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上大师课。这在技术受限的九十年代末,堪称盛举。同样是在这一年,北京国际音乐节首场儿童专场音乐会举办,此后历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坚持以公益演出的形式为孩子们带来古典音乐的绝佳体验。自2019年开始,儿童音乐会全新升级,BMF少儿节日乐团的组建,为孩子们打造音乐会升级成让孩子们拥抱和享受属于自己的舞台。
针对大专院校的广大师生,北京国际音乐节从2008年开始推出“爱乐传习”,将高雅艺术送入校园,以校园音乐会的形式让学生们有机会与国际级大师近距离接触并欣赏到一流水准的演出。
随着都市生活的日新月异,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公益活动也向着时尚、现代的都市生活迈进。2010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将大师课放在三里屯太古里的橙色大厅举办,这一在当时极具创新性的策划,让大师课面向更多普通观众,不仅拉近了艺术家与年轻观众的距离,更让许多普通公众有机会聆听顶尖的古典音乐。2011年,艺术与时尚的化学反应进一步增强,“都市系列”的推出让三里屯的艺术气息更为浓厚。从朱宗庆打击乐团到钢琴名家布赫宾德的全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再到布里顿的儿童歌剧《诺亚的洪水》,余隆、罗大佑、谭盾和崔健的“音乐节朋友们的对话”相继在三里屯太古里举办,音乐不断感动着城市,音乐不断贴近着市民。
2019年,在艺委会主席余隆的创意提议之下,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北京音乐广播共同推出了全新的公益音乐会品牌——“午间音乐会”。相比在晚间进行的传统音乐会,利用午间一小时举办一场小型音乐会的策划为更多上班族、学生乃至出租车司机感受音乐文化魅力提供了更多选择。三年间,午间音乐会突破空间、形式的限制,最初以线下 广播结合的方式,随后更是线上线下并行,电波、视频全线开花。午间音乐会的曲目选择灵活多样,古典、爵士、流行音乐,都曾在午间音乐会出现。举办地点则选择在中信大厦、国贸、颐堤港等北京城市地标,为当地的白领、游客提供音乐的港湾。
2020年后,新冠疫情对古典音乐演出行业造成巨大影响。但北京国际音乐节以大胆的创新迎接着挑战。第二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策划推出240 小时的线上音乐节,以“音乐不停息”的主题回应着公众对“北京国际音乐节能不能顺利举办”的疑问。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创新,让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观众群体进一步扩大,在现场,在线上,听音频,看直播,与北京国际音乐节相遇的方式变得更多样。240 小时的线上精彩音视频节目全部免费收听收看,公益性拥抱网络科技,拥抱现代传媒,带给人们诸多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