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凤翔泥塑

凤翔泥塑是陕西省凤翔县传统美术工艺品,其起源于周秦时期,盛行于唐代,明代后不断发展创新,成为诸多文化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形态。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中国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凤翔泥塑的工艺程序为制模、纸筋、入泥、脱胎、挂粉、勾线、彩绘和涂漆。凤翔泥塑制作方法简使易行,造型生动,色彩别具一格。其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笔法涂染,对比强烈,使人爱不释手。
目录
凤翔泥塑介绍

基本介绍

泥塑(凤翔泥塑),陕西省凤翔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凤翔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其起源于周秦时期,盛行于唐代,在明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明代以后的流传过程中,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凤翔泥塑成为了融周秦文化、汉唐文化、南方文化等诸多文化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形态。凤翔泥塑的制作要经过毛稿制模、彩绘、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其造型优美、生动逼真、具有乡土生活气息。

2006年5月20日,泥塑(凤翔泥塑)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47。

历史渊源

凤翔泥塑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功用是代替人殉的殉葬品。雍州(凤翔)作为先秦的故都,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取消人殉制度的诸侯国,当时为了取得心理上的平衡,采用泥塑替代人殉,之后其规模不断发展。从凤翔地域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墓葬中也发现了近似于凤翔泥塑品的陪葬器动物、陶人等文物,这也说明了凤翔泥塑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凤翔泥塑一直以家族作坊形式生产、销售,清末及民国初年,六营村除杨关河自然村外,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泥塑制作,其销售区域为陕、甘、宁省(区)大部分地区。

从民国初年到凤翔解放,凤翔这一古老的土地上匪患连连,军阀混战持续不断,致使泥塑制作一蹶不振,濒临崩溃,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慢慢恢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安定,心情舒畅,凤翔泥塑制作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时期。政府非常关心和支持泥塑业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期,凤翔县文化部门派出美术干部,深入到艺人家中,和艺人一起商讨泥塑发展的方法,帮助艺人解决制作和传承中的技术难题,使处于停产状态的大多数家族作坊重新开始生产,并焕发生机。

1964年,“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破四旧”运动开始,传承千余年的凤翔泥塑被当做“四旧”首当其冲遭到封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凤翔泥塑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大多数艺人家中的模具被强行销毁,绝大多数艺人停止了泥塑的制作。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部分艺人重新开始了泥塑的制作,但其规模已经远不如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泥塑产品的模具遭到破坏,人们只能凭幸存的作品或者记忆恢复,因而举步维艰。

20世纪60年代前,六营村及周边村有三百多户农家生产泥塑,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只有胡深、胡新民、胡永兴、韩锁存、杜银等艺人利用农闲时从事泥塑创作与生产。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凤翔泥塑受到了美术界专家和文化部门的重视,声名鹊起。

21世纪之初,凤翔泥塑迎来了更大的发展,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开展和旅游业的兴起,凤翔泥塑成为了陕西重要的旅游纪念品之一。

文化特征

主要造型

凤翔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凤翔泥塑共有17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

艺术特点

色彩特点

凤翔彩绘泥塑的色彩豪放浓艳、醒目明快、对比强烈,并能与造型、纹饰完美结合,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反映出当地人民群众质朴、奔放的审美意识。泥塑设色分为彩绘与素绘也称(白描)。彩绘埴涂使用的色彩种类并不多,多以白色为底色,勾线选用墨色,埴涂主色为大红、大绿,玫瑰红为副色,黄色作为衬色,有时还会用到金色作为补充,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在泥塑制作上色的过程中,首先用白色为泥胎涂底,再用简练笔法埴彩敷色,埴色时用黄色隔开红色与绿色,这样不仅使泥塑整体色彩醒目浓艳,组合巧妙,还能起到调和红、绿对比的作用,最后再以流畅浩秀的墨线分隔颜色并勾勒出图案纹饰。作品注重整体块面效果,绚丽神奇、艳而不俗,富有装饰性和民间乡俗审美趣味,体现了原始的粗犷古朴之美。

另一种是素绘(白描),素绘表现方法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类似,在涂白的泥胎底上只用线勾勒出各种人物、动物与花卉等纹饰,并不上其它颜色。泥塑勾画的墨线线条流畅、功力深厚,黑色的墨线与白色的底子相辅相成、对比和谐,给人以既拙朴又高雅视觉效果,在传统中透露出现代感,展现出风格独特的装饰韵味。

纹饰特征

凤翔泥塑的纹饰可分为自然纹饰类和几何纹饰两类,自然纹饰中包含有动植物纹、铜钱纹、花卉纹、水波纹等。后者包含圆线、面、螺旋纹等。常见的纹样有:挂虎纹、牡丹花纹、艾草纹、眼纹、鱼纹等,它们都遵循着对称平衡的法则。凤翔泥塑纹饰线条在描绘过程中,线条要自然流畅、生动多变。凤翔泥塑的纹饰需要先用较粗的主线畅快肯定的来将造型的主体结构勾勒出来,再用较细的线条柔和的勾画出其他部分来使得整体不显得过刚硬,然后随手勾线,根据所表现的纹饰加上偶然获得的灵感来随机添加勾画,条理中又带有一丝随性。最后就是运用弯曲流畅的线条随意绕线装点些带有装饰性的线条。这些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的线条给泥塑的纹饰增添了几分生机,使得泥塑纹饰整体与局部并重,充满着无穷的变化。

制作工序

凤翔泥塑主要采用模印手法,制作工艺比较复杂、繁琐,每件作品都要经过多道工序。其制作工艺流程基本上分为采土、砸泥、造型、制模、翻坯、合坯、粉洗、勾线、彩绘、上清漆、包装等步骤。具体如下:

1.采土

凤翔泥塑主要原料是六营村东边万泉沟内的观音土,人们常叫板板土。这种土土质细腻,含沙量适宜,沙粒细而匀称,无杂质,是制作泥塑的上好原料。

2.砸泥

将采集的原始土放在石板上,用木骨朵(一种原始农具,形如古时仪仗中的骨朵,故而得名)砸碎研细,撒上清水,过一至二个时辰,待土完全浸泡湿透后,再往泥内加入适量纤维,如麻纸和棉花纤维,反复捶打,制成韧性强的纸筋泥。

3.造型

造型是传统泥塑工艺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道工序,也是区别艺人手艺高低的分水岭,艺人们称为“出楔子”。艺人常常根据自己的审美要求,先用手捏塑出大概形象,再借助于尖、圆、扁、方、斜、凹、凸和多齿等大小不同的工具,通过点、按、挑、刻、划等手法和小泥团、泥条的堆积,塑造形体,晾干后即成模型(楔子)。

4.制模

制模是将创作的作品制成翻坯用的模具。先把成型的模型放在平地上,再将纸筋泥擀成指头厚的泥片,盖在涂了植物油的模型上,双手用力挤捏,使其凹凸结合紧密,然后把其轻轻放入盛满草木灰的器皿中,待水分稍干,使纸筋泥与模型分离。凡是圆雕作品,须将裹在模型外面的纸筋泥,从中间部位切割成为两半。过去艺人使用泥巴模具制作方法,之后大量使用石膏模具,方法类似。

5.翻坯

先将纸筋泥揉成团状,用擀面杖擀成圆饼,再将泥饼覆于凹陷的模具中,用手反复挤压,使泥和模具紧贴,然后去掉边沿多余泥饼,晾晒至七成干后脱模即可。

6.合坯

除挂片浮雕作品外,圆雕泥塑都由前后两片分别捏制,然后拼合成为整体。合坯前,要用湿软的泥条粘于原坯边沿,对茬黏合。用刀、竹等工具填平、抹光合茬高低不平的地方。有些儿童玩具,在拼合时放入泥丸或小石子,使作品晃动时发出声响。

7.粉洗

先用清水搓洗泥坯,使表面湿透,再用白粉汤浇灌,然后用细砂纸打磨三次,使表面光润白亮。粉洗所用白粉是凤翔县城西边灵山脚下出产的白垩土。将白垩土采来后砸细,加入熬制稀释后的胶液中,搅拌均匀制成白粉汤。

8.彩绘

彩绘特别重要,一般称之为粗雕、细描、重彩。主要步骤是先绘样再上彩。

绘样也称勾线,即用墨线勾勒出作品的形象与神态。勾线的线条有讲究,线条是造型的根本。勾线分彩绘和素绘两种:素绘需要在全白的泥胎上一墨到底,除了勾出轮廓线外,还需要用墨线描绘出作品的细节和装饰符号,技艺要求较高;彩绘只需要勾出作品轮廓即可。

在彩绘作品上将用墨线勾出轮廓的部分分别填充色块。由于色块是表现作品精神风貌的主要手法,要求用色必须按照泥塑品种的结构品类和审美情趣配色,凤翔艺人般用色彩为黑、白、红、青、黄五行正色,代表了金木、水、火、土。这五种颜色合理搭配,可产生鲜亮、饱和、靓丽的审美效果。

9.上清漆

彩绘全部完成后,待颜色完全干透,便在彩绘表层薄薄地涂上一至二层透明清漆,起到保护色彩不被水溶化的作用。至此,一件作品制作部分就完成了。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集中体现了西北民族的艺术面貌,同时多有古拙深远的含义,有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

凤翔泥塑不受外界文化的浸染,完整纯粹地保留了本土的文化特色,故深受中国国内外人士特别是文化界人士的喜爱,是中国具有西北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品。

风翔泥塑作为陕西西府地区民众群体智慧的体现,一方面满足了自身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又丰富了社会物质生活。同时,它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传统文化、观念意识、价值取向于一体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理性的社会积淀,反映着地域历史文化的遗存面貌,也蕴含着中国本原宇宙观、审美观、民族意识、精神诉求和心理素质。

传承状况

在商业环境的影响下,凤翔泥塑艺人往往以销定产,一味迎合市场需要,这使得许多传统产品近于灭绝,也使得凤翔泥塑技艺逐步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不断发生变异。

传承人物

传承谱系

代表人物

胡新明,男,汉族,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泥塑(凤翔泥塑),陕西省凤翔县申报。

胡深,男,出生于1931年10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泥塑(凤翔泥塑),陕西省凤翔县申报。

保护措施

为了传承技艺,胡深在凤翔县文化馆举办了泥塑培训班,培训授艺一百多名学员。2008年以来,西安美术学院、宝鸡高新中学等学校将胡深家作为校外培训基地,每年有近500多名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凤翔县文化馆获得“泥塑(凤翔泥塑)”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泥塑(凤翔泥塑)》项目评估合格,宝鸡市凤翔区文化馆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9年11月5日至10日,上海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凤翔泥塑在活动中展出。

2020年8月29日,“长安夜·我的夜·夜游嘉年华”中国·长安非遗乡集在小峪口村热络开集,凤翔泥塑在活动中展出。

2018年11月24日至28日,首届东北亚文化艺术博览会暨哈深文化产业战略合作论坛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开展,凤翔泥塑在活动中展出。

荣誉表彰

2005年,杜银的“虎挂面”获得宝鸡市人民政府举办的“民间艺术展演”一等奖。

2009年,胡新明的泥塑作品《座虎》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2008年11月9日,在杭州世界手工艺大会上,胡新明创作的“泥塑十二生肖”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

衍生作品

2002年,胡深与胡新明创作的《泥塑马》成为国家邮政部生肖邮票主图案;2003年,胡深参与设计创作的《泥塑羊》成为国家邮政部生肖邮票主图案。

2017年,胡新明创作的泥塑《凤尾鸡》被中央电视台选为2017春节联欢晚会的吉祥物。

国际影响

胡深的作品《泥塑鸡》《泥塑马》《泥塑羊》《虎头》挂片和《座虎》,作为礼物先后赠送给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其作品被中国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

文化轶事

相传明洪武年间,朱元璋的军队打跑了元朝官兵,就在凤翔一带安营扎寨,垦荒种地。后来,朝廷撤消了兵营建制,第六营的士兵便在驻地安家落户,从此这个地方便称为六营村。六营村的士兵中有一部分是江西人,会陶瓷手艺。恰好在村子的东沟有一种接近陶土的板土,黏性很强,晾干后坚硬而不易破裂。这些士兵便就地取材,在板土中加入棉麻捏出泥塑玩具,拿到庙会上去卖,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他们又在继承江西瓷塑手艺的基础上,融入了凤翔当地的文化特色,从而形成了凤翔泥塑这一独特的艺术。

凤翔泥塑相关榜单
十大中国最有名的泥塑排行 国内10大著名的泥塑产地盘点
中国十大有名的泥塑产地名单如下:无锡惠山泥人、凤翔泥塑、苏州泥塑、泥人张彩塑、浚县泥咕咕、北京兔儿爷、黄陂泥塑、聂家庄泥塑、泥哇呜、大吴泥塑,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陕西民间工艺品有哪些 十大有名的陕西特色手工艺品排行
陕西十大特色工艺品名单如下:蓝田玉、耀州瓷、陕西民间剪纸、关中皮影、户县农民画、陕西民间刺绣、马勺脸谱、蒲城麦秆画、汉中藤编、凤翔泥塑,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十大中国最有名的泥塑排行 国内10大著名的泥塑产地盘点
中国十大有名的泥塑产地名单如下:无锡惠山泥人、凤翔泥塑、苏州泥塑、泥人张彩塑、浚县泥咕咕、北京兔儿爷、黄陂泥塑、聂家庄泥塑、泥哇呜、大吴泥塑,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泥塑
  • 特色工艺品
  • 中国特产
  • 面塑
  • 剪纸
  • 竹编
  • 木雕
  • 陶器
  • 柳编
  • 石雕
  • 夏布
  • 彩灯
  • 热门景区特产
  • 特产标志认证
  •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特产特色功能
  • 各地特产
  • 珠三角特产
  • 京津冀特产
  • 华南特产
  • 华东特产
  • 热门文章
  • 中国十大有名的泥塑产地
  • 泰国十大名药
  • 老挝十大特产
  • 河南十大香烟
  • 江苏十大香烟
  • 中国十大细支烟
  • 埃及十大特产
  • 韩国十大必买特产
  • 印尼十大特产
  • 中国十大最贵的香烟
  • 十大探病礼物
  • 中国十大天价药
  • 德国十大名药
  • 福建十大香烟
  • 广东十大香烟
  • 热门词条
  • 1
    泥人张彩塑
  • 2
    大吴泥塑
  • 3
    浚县泥咕咕
  • 4
    凤翔泥塑
  • 5
    芒砀山泥响
  • 6
    泥哇呜
  • 7
    聂家庄泥塑
  • 8
    淮阳太昊陵泥泥狗
  • 9
    北京兔儿爷
  • 10
    徐氏泥彩塑
  • 11
    苏州泥塑
  • 12
    无锡惠山泥人
  • 13
    黄陂泥塑
  • 14
    杨氏家庭泥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