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起源
徽派版画源于刻书,起于唐宋,盛于明中叶,至清初渐衰微,它由兴起、鼎盛、创新、传播外埠,已形成了完整的徽派版画体系,新徽派版画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以赖少其为代表的新一代革新版画,在传统的基础上予以革新。
2、艺术特色
徽州版画是地方文化的的代表,徽派版画离不开刻书业,徽派版画的刻工,通常也是画家,对于绘画意境也较为娴熟,刀法也是独具匠心,注重吸纳各种题材进入创作视野,善于抓住典型故事的典型情节来表现人物和场景,能够撷取具有画面感的故事融入自身的情感展现人们的日常生活,艺术风格是细密纤巧、典雅静穆,富有文人书卷气,不仅影响了历史上的中国版画,而且对世界版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荣誉认证
2006年11月5日,徽派版画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选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Ⅶ—8。
1、历史起源
凤画的诞生,没有具体的文字资料记载,但是在滁州市凤阳县当地民间一直流传着关于凤画的传说。明初,明太祖朱元璋集天下百工兴建的中都城罢建后,部分宫廷画师落入凤阳以画谋生,将龙凤图像改为画纸屏幅出售,尔后,经发展演变成为凤画专业画。
2、艺术特色
凤画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程式化的造型符号,以凤凰造型为例,它由“蛇头、龟背、鹰嘴、鹤腿、鸡爪、如意冠、九尾十八翅”等组成,具有鲜明的意象造型特征,造型方式是以客观物象为参照,运用特定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去情化物象,是形与神、气与质相统一的造型整体。
3、荣誉认证
2006年11月5日,凤画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选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Ⅶ—5。
1、历史起源
钟馗画扎根于安徽省民间,寄情于民俗,蕴雅于拙,寓美于丑,“土而不陋,俗不伤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自唐代起,灵璧人始画钟馗。
2、艺术特色
灵璧钟馗画的形象是脱胎于吴道子的“钟馗祥”,又经过灵璧钟馗画家在题材上的不断丰富,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在创作上仍然秉承“以狞制鬼,以猛驱邪”的理念,但在钟馗的面部刻画和形体动势以及行为气质的塑造方面,着重在突出钟馗的正气与神勇、嫉恶和慈爱上下功夫,使钟馗狞厉慓悍的外形与内美的心灵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1、历史起源
天长天官画是安徽天长的地方传统工艺美术品,起源于17世纪60年代,距今已有340多年历史。
2、艺术特色
天长天官画画材为白棉布和宣纸,人物造型有传承画谱,形式上有大色画、小色画、墨色画之分,内容上,主要宣扬人间真、善、美,反映百姓祈盼平安、吉祥、富裕、幸福的心灵诉求,对于中国传统民间绘画艺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历史起源
铁画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已有340多年历史,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2、艺术特色
铁画吸取了我国传统国画的构图法及金银首饰、剪纸、雕塑等工艺技法,以低碳钢作原料,以铁代墨,以锤代笔,经过出稿、剪、砸、烧打、上漆蜡、上框等工序和“打活”、“钻活”等工艺,精致成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飞禽、走兽等各种艺术品,既有国画、水墨画之境,又有强烈的艺术立体感,黑白分明,苍劲凝重,被称为“巧夺万代所未有”。
1、历史起源
临泉葫芦烙画的历史渊源最晚可追溯到晚清时期,临泉县滑集人李仰高,既是闻名乡里的书画家,又是临泉葫芦烙画的创始人,此后李仰高后人世代传承这一古老的烙画技艺,并钻研创新、逐渐将电烙铁技术用于葫芦烙画创作中。
2、艺术特色
临泉葫芦烙画作品内容多反映皖北地区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艺术风尚等,其作品创作需经过设计绘样、贴图套描、清绘定稿、烫烙绘制、修整上漆、阴干成型等多道工序,其中的烫烙还要经过勾勒、皴擦、细描、点苔等多道精细工序,临泉葫芦烙画具有古拙简约、粗犷厚重、饱满大气的鲜明地域特征。
萧县农民画的发展是文人书画从殿堂走向民间的一个例证,绘画作品虽然大多由农民创作,但其绘画特点保留了“龙城画派”的风骨——“重笔墨、重情趣、重师承”,风格主流是文人画,艺术形式是中国画水墨写意,袭用简约的手法,善于使用线性笔法表现内在含蓄之美,同时也富有中正平和、壮大雄强、刚劲勃发的力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