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起源
据史记记载,古徽州历史悠久,“三雕”的历史源于宋代,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扩,清代雕刻细腻繁复,到了明清年间,“三雕”艺术发展最为鼎盛,尤其是其刀功、技艺已到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艺术意境。
2、艺术特色
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徽州木雕多用于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木雕艺术的规模,大的如民屋、祠堂、寺庙等建筑装饰,小的至日常生活用具和文房中笔、墨砚等,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石雕在徽州城乡分布很广,类别亦多,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牌坊、墓葬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高。徽州石雕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至于人物故事与山水则较为少见。
砖雕是徽州盛产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泛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题材包括翎毛花卉、龙虎狮象、林园山水、戏剧人物等,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
3、荣誉认证
2006年5月20日,徽州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VII-37。
1、历史起源
据记载,徽州竹雕作为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宋高宗时期,而盛于明清,它承载着徽州深邃的地域文化内涵、浓厚的艺术气息。
2、艺术特色
徽州竹雕采用线刻、浮雕、透雕、圆雕等精湛雕刻工艺将名家书画、山水风光、神话故事等雕刻于徽州毛竹之上,繁绮多姿,匠心独具。徽州竹雕造型质拙浑朴,人物表情传神,并融入独特的地域文化底蕴构成传播典型“徽文化”的重要载体。
3、荣誉认证
2014年11月11日,竹刻(徽州竹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46。
1、历史起源
杜氏刻铜始于清末民初,发源于阜阳市颍东区,艺术流播区域以颍东区为中心,向外延展至皖北、豫东、江苏一带,创始人为阜阳颍东区插花镇的杜星景,晚清年间,杜星景在北京学习刻铜技艺,师从刻铜大师陈寅生。
2、艺术特色
杜氏刻铜工艺用材精良,以金属为纸,以刀代笔,精心制作和适宜永久保存的珍贵礼品与收藏品。杜氏刻铜刀刻技法复杂,精度要求高,运用阴刻、阳刻、双钩浅刻、直刀深切及挑刀、铲地等技法,雕刻出画面的阴阳、虚实、飞白等效果。风格雄健拙朴、阳刚有力,具有浓郁的金石艺术遗韵。
3、荣誉认证
2014年11月11日,刻铜(杜氏刻铜)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120。
1、历史起源
灵璧磬石雕刻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保留了古代皇宫制磬技艺,延承汉代石刻线画,以及古代圆雕、镂雕、浮雕、影雕、微雕等多种工艺,浓缩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民间艺术精华,如今的灵璧磬石雕刻仍保留与继承了一些古代皇室制磬的雕刻技艺与文化因子,并加以改进与创新。
2、艺术特色
灵璧磬石雕刻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风格多样,在形制上更接近实物,重在“传神”,体现了主体和客体的有机统一,是理性形式与感性情感的融合,保留了古时王室贵族的制磬技艺,延承了汉代的线画石刻,借鉴了中国白描画的艺术精髓,辅以影雕、浮雕、微雕、圆雕、镂雕等多种技法,形成磬石雕刻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
3、荣誉认证
2010年7月19日,灵璧磬石雕刻入选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Ⅶ—23。
1、历史起源
皖南根雕可以说是从‘徽派三雕’中吸取了精华,皖南这边以竹木出名,原材料比较丰富,选材方便,再加上‘徽派三雕’取材也多为皖南竹木,所以创作基础大致相同,相似之处有许多,皖南竹木根雕算是‘徽派三雕’一个支系。
2、艺术特色
皖南根雕是以一定自然形态枯树奇根异木为基材,经人为筛选、观察、构思、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独特艺术品,分艺术根雕与实用根雕两大品种系列,艺术根雕以质地坚韧、长势奇特、盘根错节、弯曲有致、形态怪异的根材为上乘材料,通过剪裁加工和命题方式,赋予某种哲理、隐喻或象征意义。实用根雕多用树头、树桩、树根等为材料,雕制工艺与艺术根雕基本相同,有桌椅、茶几等家居用品系列和手杖、笔筒文房等日用品系列。
3、荣誉认证
2014年5月初,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公布的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70项,其中有“皖南根雕”,也被列入广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历史起源
竹簧雕刻是安徽省合肥的传统工艺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尤其在明朝中后期非常盛行。
2、艺术特色
竹簧雕刻主要是选用竹簧为主要原料,将竹簧压成平面,与木板胶合,再精制成各种雕刻艺术品。以刀代笔,在竹簧上刻出各种花、鸟、虫、鱼、诗词书法等图案,雕刻工艺十分精细,采用空雕,浮雕,浅雕等多种雕刻手法雕刻而成,雕刻出来的产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雕刻品种多样,有茶叶盒、烟盒花等多种品种。
1、历史起源
庐州地区自古有雕刻核雕用于"辟邪"的民俗,清末民初核雕艺人又创造出全国独有的"剔雕"技艺以及山核桃镂空技艺,使得庐州核雕已经从简单的民风民俗上升为雕刻艺术。
2、艺术特色
庐州核雕中的"剔雕"在全国核雕界具有唯一性。它利用"象牙果核"黑褐色的内果皮与白色胚乳来体现传统文化中的黑、白关系,形成构图。庐州核雕中的镂空技艺是在表面纹路狂野,内部结构复杂的山核桃上进行雕刻的,它将山核桃表面结构与内部结构多层利用,剔雕技艺与山核桃镂空技艺是庐州核雕艺人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