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乌拉特草原,粗犷、质朴似乎是它的底色,你很难将眼前这精致美观、堪比艺术品的铜银器与之相连。乌拉特铜银器就来自这片苍茫的大地,经过明清以来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草原上,最为兴盛的手工业。“乌拉特”为蒙古语,汉语为“能工巧匠”之意,乌拉特蒙古族的铜银器,制作技艺产生于明末清初,距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
乌拉特铜银器最能吸引人的部分是古雅的图案装饰,布局合理,花纹疏密得当,纹样主次分明,形体美观协调。乌拉特铜银器的图案还体现了乌拉特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很高的金属工艺美术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
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是以铜、银等贵金属为原材料,采用手工操作方法,其制品分为饰品类和生活用品类,如乌拉特妇女头饰、手镯、蒙古刀、银碗、酒具、马具等,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乌拉特部落至今仍保留着传统铜银器制作工艺的主要流程。不仅满足乌拉特人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也体现了乌拉特人的思想感情、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反映了蒙汉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2021年5月,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乌拉特中旗文化馆获得“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巴图陶高2014年8月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铜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
巴图陶高、男、蒙古族、高中学历、1963年4月6日出生于乌拉特中旗一户牧民家里。
他从小爱好手工艺制作和艺术,先后以满格拉、满头、乌兰等前辈为师、成为了一名优秀手工业制作匠人、因技术精湛又为了培养青年手工艺制作人的良师。
他现在主要从事铜银金、木工艺术、皮具马鞍制作加工三大类手工业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