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噶尔皮绣原始古朴,底蕴丰富,制作繁杂,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地域特色。内容上包含了山水、花鸟、人物等多种元素,画面栩栩如生;形式上涵盖服装、饰品、日常生活用具、居家装饰品等。件件绣品针脚平滑细腻,线条疏密得当,构图活泼、图案清晰、色彩艳丽明亮、庄重典雅,针法千变万化,既有观赏性,又具收藏性。
丹噶尔皮绣品种形式千变万化,既有名贵的欣赏艺术品,也有美观实用的日用品。根据不同的场所和用途可设计制作出不同样式,每个品种可绣以风景、花鸟、动物走兽、人物肖像等图案。同时,还融入名人轶事、神话故事、风土人情等寓教于乐的内容,艺术地表达了人们对乡土的热爱,美好生活的追求,清平盛世的赞颂。
丹噶尔皮绣用毛线、皮绳、马鬃及丝、绒、棉等多种颜色的绣线,运用平绣、网绣、盘金绣、拉锁绣等针法,并根据不同题材、不同物象、不同纹理、不同要求,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构成各种优美的图像、花纹,再加上结构虚实结合,明暗对比,增强了绣品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丹噶尔皮绣这一精妙的手工艺术面临失传的危险境地。因此,挖掘、保护、继承和开发丹噶尔皮绣刻不容缓。近年来,湟源县把丹噶尔皮绣作为打造文化湟源品牌的主要工作内容,建立研发机构,指定专门人员,并组织或邀请有关文化专业人士,搜集典型实物和文献资料。经过挖掘和整理,初步摸清了这一艺术珍品的起源、发展、分布和保存现状。同时,培养了一些民间艺人,保护和革新了传统皮绣,制作出了一批精美的皮绣产品。
丹噶尔皮绣已经制作精品有《日月情·文成公主过赤岭》、《佛陀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宗喀巴大师》、《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故事》及《青海湖·鸟岛》、《高原精灵·藏羚羊》、《西戎牧羊·大头盘羊》、《灵鹤献寿》、《吉庆有余》、《富贵牡丹》等20多个品牌,作品达1千余件。
湟源在盛唐时期,曾设茶马互市,开辟了唐蕃古道;宋代时期,为丝绸南路要冲;明清时期,是西部民族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镇;清末时期,丹噶尔城成为了著名的贸易集散地,各地商贩、能工巧匠纷纷入驻,牛羊、毛类、皮张等各类货物集聚,贸易兴盛、经济繁荣。“小北京”“环海商都”的美誉名传四方。
商业贸易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湟源地处农牧区的交接地带,数千年来,各民族在这里集居融合,繁衍生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绽放异彩,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由于这里皮张货源充足,各类皮张便成了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皮革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技术高超,专门从事皮革加工生产的匠人,为丹噶尔皮绣的产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丹噶尔皮绣正是在这种充足的物质条件和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