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陶瓷所用的瓷土,主要是选用本地蟠龙的优质瓷土,再配上其他地方的瓷土。蟠龙瓷土含铁、钾、钠等杂质少,含铝量高。含铁少,制出的瓷器洁白度就好;含钾、钠少,制出的瓷器就不致变脆;含铝量高,瓷器成品就能耐高温。
因此,北流瓷厂的产品有以下这些优点:一是外观好,光滑平整,洁白度高;二是瓷质好,吸水率低,又不含铅毒;三是热稳定性好,不怕骤冷骤热,在二百度的高温中放置半小时,再突然放到二十度的冷水中,成品的坯、釉均不开裂。
北流陶瓷龙头企业形成规模化、品牌化。三环集团、铭超瓷业公司和仲礼瓷业公司已入选全国日用陶瓷企业50强。其中,三环企业集团公司年产日用瓷2亿件,员工8000多人,生产规模、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三项指标连续七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三环产品先后获"中国名牌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称号,三环品牌被评为"中国陶瓷行业十大品牌"和"中国知名出口品牌"。2007年,三环集团产品销售收入8亿元,实现利税8000多万元,出口创汇6000多万美元。北流陶瓷品牌企业有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北流市老田瓷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北流仲礼瓷业有限公司、广西北流市铭超瓷业有限公司等。
北流陶瓷,最早起源于夏商,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岭南一带便出现原始陶器是不成问题。北流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新圩“六马村石器文化”,除石铲、石斧等器物,却没有陶制品。夏朝至商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进步,私有制出现萌芽,地处南方僻壤的北流河流域,出现了私有制陶作坊,但北流境内没有当时器物出土。
北宋中期,制瓷窑炉已遍布广西各地,北流河流域的影青窑炉更是星罗其布,沿河顺流而下,较大规模的有:北流的岭垌村、仓田村、碗窑村,容县的城关、大化,岑溪的南渡,藤县的中和,瓷窑两百座之多。北流制瓷业在宋末仍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加之元兵南下,大量北方制瓷艺人涌入两广,北流岭垌、仓田,碗窑村等瓷窑博取众家之长,虽然产量未递增,但产品质量更精,燃造出大批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瓷器,且造型各异、风格独特。
从民国开始,北流的瓷业已露衰落之端倪,但仍相当兴盛,产品在两广享有盛名。民国时期的北流瓷业主要以生产碗、壶、碟、盏、罐等日用瓷器为主,故北流瓷业工厂在文献记载中多被直接记为“碗厂”。
民国时期的北流瓷业工厂在新中国成立后,有的破产,有的则经历了联营、公私合营、收归国有的发展历程。至1958年,民国时期的北流私营瓷业工厂最终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但是它们在民国时期所发展形成的制瓷工艺、培养起来的制瓷人才、打造出来的瓷器品牌,却为北流现代瓷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书写了北流瓷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民国的北流瓷业是北流乃至广西瓷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总体来说,北流的陶瓷业经历代兴衰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矗于中国陶瓷发展史之林,她虽然制瓷史和兴盛晚于耀州、景德镇等先进地区的一些窑址,但她却创造了岭南甚至中国南方陶瓷发展史最瑰丽壮丽的一页;对南方历史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