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是朔州地区的一种民间工艺,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朔州面塑是用面粉和面捏成各种鸟、兽、果品或人物,蒸熟后彩绘着色而成。
据了解,每年春节前,在朔州有不少地方的人们用面粉捏塑成石榴、寿桃、花馍等,待节日期间食用,俗称“隔年饭”。
元宵佳节时,家家户户用黄米面捏塑成谷穗、黍穗等,油榨食用,预祝丰调雨顺,一年好收成。
中元节时,家家捏“面人”、“面鱼”等,大者五、六斤,小者一、二两,上坟祭祖或送人赏食。
寒食节时,户户捏鸟兽十二属相小动物,称“寒燕”,熟后彩绘,用线串连或扎于树枝上,供小孩玩食。
此外,娶媳妇时,还要捏滑鱼、吉兔作为吉祥物;小孩过满月、生日时,亲戚捏“十二生肖”,各种小动物,前往庆贺。
山西民间刺绣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反映风土人情特色;山西朔州民间刺绣,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针法多样、绣工精致,名扬海外。
刺绣品主要以儿童花鞋、衣褶、荷包、烟袋居多,构图简练,色调柔和,对比鲜明,极富观赏价值。
朔州刺绣传统的图案有:“鸳鸯戏水”、“丹凤朝阳”、“秋菊牡丹”、’百鸟朝风”、“喜鹊争梅”、“岁寒三友”、“龙风呈祥”、“喜气盈门”等。
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一些刺绣品,其中也有许多珍品。
泥塑,俗称“彩塑”,是朔州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之一,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
以粘土掺少量棉花纤维搅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鸟兽的泥坯,干后上粉底,涂以彩色,绘成各种肖像。
据了解,过去朔州地区几乎所有的庙宇寺观内都有各种泥塑彩像,以佛祖、圣母、菩萨、关帝、罗汉到情态各异的侍女,无不工艺考究,栩栩如生。
而现在有不少工匠曾用泥雕塑过人物像,近代历史人物肖像及供儿童玩耍的各种泥塑玩具,如不倒翁、红公鸡等,形象逼真,颇具地方特色。
朔州布艺指布上的艺术,是古时期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古代的民间布艺主要用于服装,鞋帽,床帐,挂包,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装饰(如头巾,香袋,扇带,荷包,手帕等),玩具等。
绢人是起源于唐代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朔州一带较为有名。
制作绢人要选用上等的丝,绸,纱,绢为原料,艺人们经过雕塑,彩绘,服装,头饰和道具等十几道工艺的精细手工操作,做成历代仕女和戏剧人物。
人物造型选择不受文化、历史、宗教、行业、艺术形式的限制,古典名著中的文学形象,历史神话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古时宫廷和普通百姓甚至十方世界一切诸神佛都是参照的对象。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是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为材料进行雕刻,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
朔州传统木雕取材广泛,雕刻题材丰富,艺术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