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俗称面人,是用糯米粉和面粉加彩后捏塑成的人物、禽兽、花卉等,流传于中国各地,尤以北京地区最为闻名。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
北京面塑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面塑艺术的特点是“一印、二捏、三镶、四滚”(泥塑的步骤),还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
面人郎和面人汤是北京面塑的两个主要流派,是北京面塑的代表人物。
郎绍安(1909年2月-1992年),别名郎双喜、号面人郎,北京人。郎绍安曾跟从“面人大王”赵阔明学艺,后形成自己的面塑艺术风格。面人郎艺术题材面广,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对三百六十行的情形和各种老北京民俗都有生动的反映。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郎绍安练就了“眼明手快”、“看得准,拿得稳”的捏塑绝技,其作品手法简洁,造型准确,形态逼真,装饰洗练,在北京面塑艺术中独树一帜。
面人汤是第一代面塑大师,1882年生于通州。从小喜绘塑,兴趣广泛,对医、儒、释、道、禅都有研究。“面人汤”面塑,清末由汤子博首创,他以深厚的国学和艺术功底,博采众长,将民间面人由“签举式”改为“托板式”,进而创出核桃面塑、浮雕面塑、悬塑面人等多种形式,题材也拓展得极为广泛,有书卷人物、戏曲人物、仙佛人物等,用料从面粉到陶、木、泥等,以大量成功的作品确立了“面人汤”面塑流派的地位。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汤子博工作室,从此“面人汤”从民间登上艺术殿堂。